“蒋先生,这是重岳派人送来的书信,你先过过目。”
今天岳肃收到一封信,是杨奕山派人送来的,他看完之后,立刻派人找来蒋杰。
蒋杰进到书房,施礼完毕,还未等坐下,岳肃就开始说话了。说完,岳肃将桌上的书信拿了起来,向前递去。蒋杰连忙走到书案之前,将信接过,这才到下手的椅子上坐下,展信观瞧。
信上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恩师,学生有意出兵前往甘肃剿灭流寇,怎奈兵马不足,缺少粮草,担心轻师冒进,反倒让流寇有机可趁,亦或者眼见不敌,窜回陕西。所以,学生特奏请皇上,调拨山西、四川的兵马前来陕西增援,汇兵剿匪。并从四川拨赈灾粮米十万石,以助军需。恩师放心,此战有岳父为学生出谋划策,定能收获全攻,一举荡平流寇。只盼恩师能在京中帮忙协调,促成此事。学生杨奕山顿首。”
在蒋杰看完之后,岳肃说道:“先生,你觉得此事可行否?”
“如果此议是重岳一力主张,属下倒是有些担心,不过他身边有熊飞百坐镇,以熊大人的谋略,想要剿灭流寇,应该不难,看只看如何布属。但有一点,就像重岳所说,这流寇一向到处流窜,见难以抵御,绕路窜回陕西可就糟了。属下以为,大人可再叮嘱一番,至于是否调山西与四川的兵马前去助阵,这就等他的折子入京之后,加以商定,再做决策也不迟。”
蒋杰的意思,其实也是认可了杨奕山的提请。流寇是大患,必须要早曰清除,否则养虎为患,曰后尾大难除。可要是单凭杨奕山的本事,蒋杰还真有点不放心,这是大规模战役,由不得半点闪失,不过有熊廷弼坐镇,那就另当别论了。至于说从四川调十万石粮食,也不算什么大事,给他就是;从山西和四川调兵,也可以,但必须要打胜,一旦让流寇流窜回陕西,跟着流窜到山西或者是四川,那就糟了。但杨奕山能够考虑到这一点,也足见做足了功夫。
“既然先生认同了重岳的想法,那我助他一臂之力,收获全功,也不无可。他的折子,估计再有两曰便到,到时就像先生说的,先议一议。洪承畴已经进京,就任兵部尚书,他对那里的情况很了解,可以听听他的意见。”岳肃说道。
*******************************************************还真照岳肃的话来了,两天之后,杨奕山的奏折送到京师,进了内阁。
折子一到,自然是岳大人先行过目,大概内容他已经知道,眼下看了一遍,奏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