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人强烈反对,他们反对乌克兰独立。彼得留拉也因为与bō兰结盟及放弃了西乌克兰而被许多乌克兰政客抨击。
与彼得留拉的联盟使战役开始时有1万5千亲bō兰的乌克兰部队参战,在战争中,经过招兵及吸纳从苏俄部队脱离的逃兵后,增至3万5
千人。
可是到最后,这支兵力并不足以实现彼得留拉寻求乌克兰独立的心愿,或是bō苏斯基渴望他的miedyymony联盟拥有乌克兰盟邦的梦想。
1920年初,苏俄红军已经击败了白军,邓尼金失败了,又与拉脱维亚及爱沙尼亚签订和约。bō兰前线变成苏俄红军最重视的战场,苏俄加强投入资源及部队到那里。1920年1月,苏俄红军在别列津纳河附近及白俄罗斯开始集结70万人。
在bō军展开基辅攻势时,苏俄红军的西南方面军约有82847
人,包括28568前线部队。bō军兵力估计有12000至520
00人。
当苏方在1920年中反攻时,形势已经改变,苏方有约79万人,至少比bō军多5万人:图哈切夫斯基估计自己有16万可随时作战的部队:bō苏斯基估计敌军有20至22万人。
在1920年内,将近80万苏俄红军人员被投进对bō兰的战争,其中40万2千人派往西方面军,而35万5千人派往西南方面军。西方面军有38万2千人,而西南方面军有28万3千人。
bō兰部队从1918年的约10万人增至1920年初的逾50万人。1920年8月,bō兰陆军共有人,一半在前线。
扣除苏方的人员损失,bō苏两军在人数上相若,到了华沙战役时,bō军可能在人数及后勤上轻微占优。
苏俄最高当局计划在4月下旬或5月发动新攻势。bō兰已经发觉苏方正预备新攻势,bō兰方面决定先发制人。1920年的基辅攻势是为了打败bō军南翼的苏俄红军,及在乌克兰扶植亲bō兰的彼得留拉政府。
4月24日,bō兰展开其主要攻势“基辅行动”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国,成为bō苏斯基计划中的联盟一员。bō兰第三军团轻易地打败乌克兰的苏俄红军,不过后者损失轻微。bō乌联军在5月7日进占基辅。
苏俄红军在5月29日反攻。北方的bō兰第一军团被击败,俄军第十五集团军夺回道加再河与别列津纳河之间的地区。
1920年5月24日,南方的bō兰部队初次遭遇谢苗布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