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4日bō军遇到苏俄红军的先头部队,后者未发一枪便后撤。从立陶宛,径白俄罗斯延伸到乌克兰的前线逐渐形成。
第一次大型武装冲突在大约2月14日至16日发生。二月下旬,苏军停止前进。bō军与苏军同时又与乌克兰人作战。
1919年3月初,bō军展开攻势,越过尼曼河,攻占平斯克,到达利达外围。4月,布尔什维克人攻占格罗德诺不久却被bō军逐出。
bō军继续东进,4月17日占领利达,18日占领新格鲁多克,1
口日重夺维尔纽斯,把立陶宛一白俄罗斯共和国政权赶离其宣称的首都。8月8日,bō军攻占明斯克,同月28日首次出动坦克作战。经过jī战后邻近别列津纳河的博布鲁伊斯克被bō军攻占。到10月2
日,bō军到达道加瓦河,控制了从杰斯纳河至陶格夫匹尔斯的区域。
直至1920年初,bō军的进展大致顺利。
由于苏俄红军需要把主力用于对抗白军,只好在北起拉脱维亚、南抵乌克兰的西面战线逐步后退。
1919年初夏白军在俄国内战中占了上风,进逼莫斯科,bō苏斯基认为白军比布尔什维克人对bō兰的威胁更大,因为白俄不愿接受bō兰独立,而布尔什维克人至少宣布瓜分bō兰为无效。
bō苏斯基不理会协约国的施压,不肯参与推翻列宁政府无形中在1919年夏秋之际挽救了布尔什维克政权。
1919年,各种bō兰和俄国派系进行了几次不成功的和平谈判的努力。同时,由于bō兰政客难以接受立陶宛的独立与领土要求特别是要放弃维尔纽斯,bō兰与立陶宛关系恶化bō兰谈判代表与拉脱维亚临时政府推进关系,在1919年末、1920年初,bō兰和拉脱维亚军队进行了对抗俄国的联合行动:“乙ma行动”。
bō兰与流亡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领导人西méng彼得留拉在1920
年4月21日签订《华沙条约》。代表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彼得留拉连同一些乌克兰部队在败于布尔什维克人后逃到bō兰寻求庇护,他仅能控制邻近bō兰国境的小片地区。根据彼得留拉与bō苏斯基的协议,彼得留拉同意bō兰对西乌克兰的领土要求,bō乌两国未来以兹不鲁克河为两国之间的国界。彼得留拉得到bō兰承诺乌克兰的独立,bō兰会提供军事上的支援协助他的政府返回基辅。
两人即时面对本土的反对声音。bō苏斯基受到国内的国家〖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