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玉庚临时编定的教材,结合西荷英德法的五国欧洲历史,来讲解这些国家是如何成为一时的大国,又如何走向衰落。
特别是针对德国,胡楚元就认为,中国必须学德国,其他国家不要学,两者所面临的问题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学德国就能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
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上要学,军事上更要学,德国的主要敌人是英法,中国其实也是,曰俄只是暂时姓的大敌,如果中国连曰俄都对付不了,那就没有资格成为能够和英法一较高低的世界列强。
在光绪帝载湉的人生中,什么时候有一个人能讲强国的道理和办法说的这么透彻的人?
跟着胡楚元听讲了一个月,光绪帝载湉就恨不得立刻让胡楚元做军机领班大臣,然而,胡楚元却用自己慢慢掌控家业的例子告诉他,事情要一点点的来,和旧的体制、权势决裂,固然有可能完成大业,但也更可能玉石俱焚。
他年轻,载湉更年轻,恭亲王那些人就不年轻了。
熬吧,再过十年,奕就得埋入黄土了,该老的都老了,该做的就能做了。
他提出一个计划,以五年为期,先修铁路、港口,建设工矿企业,设立工界,允许商人筹资建厂,工商两税分开,部分军队实施军制改革。
五年之后,政体小改,军制大改,工商大改,商人可在各地投资,十年之后,政体大改。
一步步的向前走,反正也不是那么着急。
就以大清朝眼下的经济状况和军事实力,暂时还没有国家敢来欺负,这给他和载湉都留了足够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并没有谁知道胡楚元和光绪帝载湉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等到了六月,光绪帝载湉才正式批准“总理资政事务督办江南衙门”,胡楚元成了第一任总理资政江南大臣,兼江南通商大臣,继续坐镇上海。
其他的事情都是按功行赏,在胡楚元的劝说下,光绪帝载湉改变了初衷,让翁同龢任吏部尚书,孙家鼐出任礼部尚书,两人都不急着进入军机处,户部尚书的大权都交给阎敬铭。
军机处的大权继续让奕掌握,张之万还坐着刑部尚书的宝座,宝鋆准许致休,潘祖荫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何璟继续任兵部尚书,一旦这两人空出位置,立刻让翁同龢和孙家鼐填补。
胡楚元另外推荐了很多青年官员,让张百熙、廖仲山、顾家相出任领班军机章京,屠仁守、戴鸿慈出任军机章京。
瞿鸿机是一个更有才干的人,胡楚元也和光绪帝载湉推荐了,但建议是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