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360章 华夏人是不是人?(3 / 5)

丁仲礼院士认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减排方案”实际上是“减排话语下的陷阱”,这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多数倍的未来人均排放权,其结果是要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大富国与贫国的差距。

丁仲礼院士在节目中表示,从 />

根据丁仲礼院士计算,华夏的排放空间只能支撑大约10年,也就是说从2020年起华夏就需要购买排放空间了。丁仲礼院士质问,“从2020年以后,华夏每年花一万亿人民币去买二氧化碳排放权,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公平不公平?”

在被柴婧问到“所理解的公平是什么”时,丁仲礼院士提出他将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所以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而为力争排放权,丁院士还提出从1990年到2050年,华夏的人均排放量坚决不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的80%的方案。“不管你怎么减排,我都要比你少,并且我一定要做到。并且你发达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基础设施建完了,华夏很多还没有建,那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背景下,华夏应该提出这样的方案,让全世界看到,华夏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我们要比你们雄心勃勃多。”

柴婧对此追问说“华夏是人口大国,这么一乘那个基数太大”,丁院士则发出了“灵魂拷问”,“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华夏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华夏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

刘韬都很无语,华夏都发展到如今的水准,但是有的人依旧是跪久了站不起来,到现在还是精神被殖民,而且还是出现在这种自诩为精英身上。

这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非是欧美想要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

说得好听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欧美国家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想要剥削发展中国家。

就像丁院士所言的,华夏人是不是人?

凭啥同样的一个华夏人就应该少排?

也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差异,此次华夏亮明了态度,那就是碳中和。

在这方面,对于华夏而言,属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着。

随着华夏发展到现在,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很明显的变化。

已经发展起来的区域,属于有污染的低端制造业正在往南洋迁徙,一些没有污染的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则是往中西部和东北迁徙。

整个华夏,正在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