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哪怕是远洋适航性差一些也无所谓。
但是这个观点也是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建造这种小一号的决战性铁甲舰,其价格至少也得一百五十万圆起步,这个价格还不如再加几十万建造万吨以上的铁甲舰呢。
也有人认为应该建造吨位适中,即三千吨左右,但是强调远洋适航性以及续航距离,主要用于外海作战,维护帝国的海外利益。
还有人认为要建造吨位大一些的近海铁甲舰,航速慢一些,适航性差一些无所谓,火力要够猛,装甲要够厚,奠定的小船抗大炮,到时候再来一场珠江口海战的话,就能够占据更大的战术优势。
还有人认为保持现有的五六千吨级别的铁甲舰就不错,虽然各方面看上去比较中庸,但是是啥都能干,舰队决战勉强也能够上,适航和续航能力也勉强可以,价钱虽然略贵,但是也就只有万吨铁甲舰的一半。
如果说万吨铁甲舰以及那些一千多吨的快速侦察舰是得到了海军内部的一致认同,那么对于那些两千吨到八千吨之间的中大型铁甲舰,海军内部就是有着诸多分歧了,因此五年计划通过后,订购第三艘万吨铁甲舰的确定了下来,再增订两艘快速侦察舰的计划定了下来,再增订一批内河,近海小型铁甲舰的计划也确定了下来,唯独两千吨到八千吨的中大型铁甲舰没有确定计划。
对于海军内部的这些争论,林哲往往是不直接插手处理的,怎么说了,他前世又不是研究近代海军发展的,他除了知道一个战列舰外,对早期铁甲舰的了解相当有限,一时半会的他也是难以确定,所以除了在万吨铁甲舰上给出了自己的部分意见外,其他方面他更多的是提一些指导性意见。
一些具体的细节他就不怎么参与了。
海军自己要继续讨论,那么林哲也不催着,这四国条约刚签半年呢,帝国一时半会的也和英国人打不起来,有的是时间让海军内部慢慢讨论。
相对于海战战舰的设计以及战术的讨论,陆军方面的发展就简单多了。陆军没有和海军那么复杂,武器就两样,枪支和大炮。
枪支的话。陆军早就开始服役1864年型林德步枪了,这是一款后装线膛击针步枪。并采用的是金属子弹。
同时也是全球首支大规模服役,发射金属子弹的后装线膛击针步枪。
此外陆军早就试验了加特林机枪,只是早期的加特林机枪存在诸多问题,这两年一直在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一直到1866年的时候,才开始小批量服役。
最先装备机枪的并不是皇家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