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行查缺补漏。
今天提出这些主要是为了跟司马懿和诸葛亮讨论,赢得他们二人的认可。
司马懿听得入迷了,闻言回过神来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毫无问题,陛下所言乃真正的千古国策!”
“若能顺利施行,达成农商并举,我大汉的国力必将强盛到一个空前的地步!”
司马懿的语气里有着难掩的激动。
不管实施起来有多难,可一旦成功的话,的的确确会让大汉的国力暴涨!
他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农和商与朝廷为何一定要互相独立,三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互补的存在,谁都不能少了猜对。
贸易起来了商人就富了,交给国家的赋税自然就多,哪怕国家拿其中大半去用来补贴耕种的百姓,依旧能剩余很多。
而农民得到了利益也就安稳了,毕竟有国家的补贴还有朝廷作为后盾。
农民安居乐业,安心耕种,按时上交赋税,国家又怎会没钱,怎么不强盛?
这完全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商人追求利益和地位,农民追求安稳,国家要钱来发展军事和提高国力、完善百姓福利制度,三个需求一下满足!
“孔明为何不言?”
看见司马懿这般激动的模样,刘协不禁笑了笑,但他很快又发现诸葛亮皱眉不语,似乎是在沉思些什么。
诸葛亮收敛思绪,沉默片刻后才说道:“陛下考虑的是朕周到,但唯独有一点不太妥当。”
司马懿听到这话顿时不高兴了,冷哼道:“那你倒是说陛下所言的这几项国策,有哪些地方不妥?”
他看不惯诸葛亮什么都要反驳的做派。
好似不反驳就不能显得自己聪明一样。
诸葛亮瞥了司马懿一眼,平静地吐出了两个字:“世家。”
司马懿的表情微微一滞。
刘协也随之沉默了。
诸葛亮接着说道:“陛下的想法无疑是好的,但施行起来未必就能如愿以偿。”
“当初陛下推行拓荒政策,本意是朝廷给百姓让利,但最终的结果如何?”
“世家通过各种手段侵占大量优质土地,真正落在百姓手上的十不足一。”
“因此,陛下刚刚说的那些国策也是如此,即便眼下讨论得再如何完备,到最终施行下去的时候,终会遇到意料之外的困难。”
诸葛亮的话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这回司马懿没有再继续说话,因为这个话题过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