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481章 理学之冠(2 / 6)

十八岁被父亲送到宜阳,跟随大儒马子才学习。

二十岁就提出了‘理驭气’的思想,成为公认的理学未来领袖。

事实上,前世他也没有愧对大家的期望。

是“公生明、廉生威”学说的创始人。

明初最早研究倡导“程朱理学”的学者。

为推动“程朱理学”成为明清两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起了决定性作用。

被尊为“明初理学之冠”。

以“倡明绝学”的功绩,被朝廷下旨从祀孔庙。

今年二十一岁的他,已然一副大家模样。

他也同样对理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陈景恪要发表自己的学说,他并未如别人那般如临大敌,反而非常高兴。

“若吾辈能从学说上折服安平侯,理学自能大兴。”

所以,他将这视作一次机会。

《大同世界》出版,他自然也抢了一本回来,准备陪着先生马子才一起观看。

互相讨论互相印证,找到驳斥的办法。

可马子才的反应,却让他满腹疑惑。

书上到底写了什么,竟然让一向信心满满的先生,如此的绝望?

但马子才却并未回答他的问题,只是不停地流泪。

曹端无奈,只能自己去拿桌子上的书,想亲眼看看发生了什么。

然而,马子才的手,却牢牢的抓着书,不愿意松开。

眼神里甚至出现了一丝哀求,似乎在求他不要看。

这让曹端更加不解,但也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先生放心,我只是看看,不会有事的。”

马子才也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学生,只能无奈的松开了手。

曹端取过书,开始从头翻看。

第一篇在报纸上看过了,只是一翻而过。

第二篇立意很宏大,希望他后面的内容,能支撑得起这个立意。

第三篇……越看他的表情就越凝重,最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终于知道,先生为何忽生悲戚之意。

因为华夏文明坚持了几千年的法礼基础被动摇了。

忽然……人权的二象性?

他陷入了震惊和狂喜。

陈景恪并未否定血统赋权,而是在此基础之上,拓展出了天赋人权。

天赋人权里强调了‘天’,华夏文明诸子百家也都在强调天的意志。

那么大家‘头顶’的天,是不是同一片‘天’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