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海神话之竹篙往事(1 / 2)

南海神话 刘荆洪 1919 字 2024-03-11

神话博士、黎萍、黄梅、杨扬、阿榔、阿槟看完竹竿舞后,我们进入一家竹楼风格的茶楼、黎萍对阿榔与阿槟的竹竿舞表演赞不绝口。阿槟说:“我们从小在竹林里长大,对竹子很熟悉。”阿榔说:“我记得我跳过竹竿舞,只是跳的方法与今天不一样。”

石小林要了一壶绿茶。竹节一样的茶壶茶杯,颇有特色。这里的桌椅板凳,都是竹子做的。墙上有竹子的国画与照片,一幅《竹石》画上有郑板桥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神话博士感慨地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潇洒挺拔,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黎萍说:“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生而有节,象征人生的品德气节。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

神话博士指着竹楼上一根挂着竹篮、竹筐的竹篙问:“这是晒衣服的竹篙,当年,武汉市民,多半住平房或六层楼房,没有电梯,洗衣机没有普及,洗的被单、衣服拧不干,就在楼下的空地上架起竹篙,摊上被单与衣服,一边滴水,一边晾晒。”

杨扬说:“石博士,你又想起了往事?”神话博士感叹说:“是啊,青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汉正街上,早年,街道上铺的是花岗石石板,三轮车、自行车与人一起同行,两边有排水沟。因为汉正街很少有汽车通行,所以,大人小孩在街道上步行,不必为安全担忧。街道两旁十分宽敞,街坊邻居,都是在房屋前的空地上,架上三叉架,用竹篙晾晒衣服、被单与棉絮。”

黄梅说:“大画家汤文选家住在汉正街一个巷子里,我去过。当年,汉正街的房屋,多数是两层楼高,窄小的屋子,不好晒被单。二楼的邻居下楼来,在巷子里的空地上,架起短竹子的三叉架,搁上竹篙,晒衣服、被单。”

神话博士说:“晒衣的竹篙子,酒杯口粗细,长度超过三四米。新竹篙刚买回来,是青色的,时间长了,竹篙变成橘黄色的了。我家早已经搬到高层宿舍里了,家里有洗衣机,洗的衣服、床单、被单,挂在凉台的晒衣架上。再也没用过竹篙了,但竹篙已经留在我的记忆里。”

神话博士难忘,一年四季,市民都是用竹篙晾晒被子、衣服。夏天,阳光灿烂,竹篙上晾的衣服、床单,被火热的太阳烤干。春天,阳光明媚,竹篙上晾的衣服、床单,被阳光慢慢晒干。秋天,天高云淡,竹篙上晾的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