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的起源,说法多种多样。符小芳说,有人说,竹竿舞来自劳动,黎族同胞建造房屋时,竹竿不断从山上滚下,他们得不断地跳跃躲避竹竿,这就是竹竿舞的起源。有人说,竹竿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每当黎家人辛勤耕作,迎来新谷归仓,家家户户炊制新米饭、酿造糯米酒,宰杀家养禽畜。村里男女老少,喜气洋洋,身穿节日盛装,举行祭祀活动。
黎萍导游说,你们发现没有,竹竿舞舞蹈姿势,独特多样。舞蹈者们,按照一定的节奏,在竹竿之间跳跃穿梭。舞蹈动作,灵活多变。单人独舞,舞步优雅。多人群舞,协调一致。舞蹈者灵活应对竹竿变化,展现优美舞姿。竹竿舞的打击乐器鼓、锣等,音乐节奏明快,韵律富有力量感;舞蹈者们,随着音乐节奏,跳跃舞动,形成独特的舞蹈风格。
黄梅说,有学者认为,竹竿舞最初是模仿稻谷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舞蹈,通过舞蹈,祈求风调雨顺。还有学者认为,竹竿舞起源于狩猎文化,人们模仿穿越竹林、躲避竹刺的动作,逐渐演变成舞蹈。我认为,无论竹竿舞起源如何,竹竿舞已经成为地方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被越来越多的民众喜爱传承。
黎萍说,竹竿舞是海南黎苗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创的自娱性舞蹈,主要表现黎苗族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与理想。重大节庆日与迎接贵客时,黎苗同胞会表演竹竿舞。随着时代的变迁,跳柴习俗在黎族中传播、演变。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淡化,竹竿舞成为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活动。改变过去只限“女打男跳”的习惯,创新为“男女混合打跳”。“三月三”作为黎寨节庆活动,增进跳竹竿等富有健康意义的活动内容。青年男女凭借跳竹竿活动,寻找“友情的搭档”,架设“爱情的鹊桥”。
神话博士说,记得我看过海口经济学院体育学院学生表演竹竿舞。熊老师一边欣赏竹竿舞表演,一边对我说,现在,竹竿舞经过专业文艺、体育工作者的加工整理,发展成为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的跳竹竿比赛。竹竿舞的动作,能够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竹竿舞的舞蹈服饰,具有民族特色,舞蹈者们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佩戴各种饰品,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服饰的多样性和华丽度,体现了舞蹈者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审美的追求。
竹竿舞的艺术魅力四射。竹竿舞一般是在地坪上平行摆开碗口粗的竹竿做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根手腕粗细的长竹竿,持竿者坐或蹲在垫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