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八百九十七章 并州困局(2 / 4)

集结多得多的兵力,然而可惜的是都失败了,蜀国失去了能够打出去的水路路线,之后的几十年里面,再也没有找到这么好的机会。

袁熙现在面临的也是这个问题,要说他在渤海东海,乃至江淮一带作战,他还真不虚谁,因为在他的领地内,黄河淮河长江三地下游地区到外海,已经完全形成了水路体系,可以依托庞大的船队快速运兵运粮,所以曹操和江东即使有心,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眼下攻打并州却是个大问题,袁熙不仅没法利用水路,横亘在河套平原的黄河,反而成了他的阻碍。

黄河穿过河套地区,河套地区的北面是秦长城,其东面是基于燕山山脉的赵北长城,西面面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的阴山长城段。

而阴山燕山山脉以北,便是被汉朝称为大漠的地区,也是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和匈奴决战的地方。

很多后世的人不理解汉朝当时为什么要屡屡出长城劳师远征,实际上因为塞外长城根本挡不住匈奴,主要作用只是报警,因为匈奴每次内侵,都是拆了长城进来的,数万人拆墙,一日便可,零星守军根本挡不住。

所以汉武帝的应对之策,便是出塞决战,数次大战过后,汉廷终于在公元119年卫青霍去病打到了漠北,即漠北之战,匈奴完全丢失了漠南,只能在漠北藏起来苟延残喘。

而漠北和漠南中间有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戈壁滩,天然隔绝了两边,汉朝占据漠南后,一直在修筑大规模的防御工事,即光禄勋徐自修建的五原塞外列城,被称做光禄塞,说是要塞,其实是另外一道以要塞相连的长城,足足修了上千里。

这才是汉武帝时期花钱的大头,确实劳民伤财,弊端利益后世也争论不休,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了汉廷驻军,南北匈奴被彻底分隔开来,数百年都几乎没有交流,已经成为了截然不同的部族。

不同于一直倾向于南下掠过的北匈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同化,河套平原地区的南匈奴是相当偏向于汉朝的,可惜的是西汉的这套政策并没有在东汉延续下去。

东汉不仅放弃了两道长城,还将抵御北匈奴的任务给了南匈奴,让两边重新产生了交流,加上东汉近乎放弃的对外政策,南匈奴内部开始产生了和北匈奴合流的想法。

不仅如此,因为放弃了长城,东汉中期起,塞内就有了大量鲜卑南下占据地盘,东汉为了阻止鲜卑,想出了移局羌人牵制鲜卑的想法,但实际操作上,却变成对外容忍鲜卑,对内压榨羌人,导致了延续近百年的羌乱,丢掉了凉州大片地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