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旨,本宫倒是有所见不到之处了。”
萧皇后也被自己猝然升格到“太皇太后”这个位置上,而变得有些恍惚,没有再说什么。萧铣见大事已经得手,心中也是宽慰。
对于萧铣来说,扬州毕竟是杨广本人亲自驻扎了几十年的地方,百官和人心向着老杨家的还是不少的,哪怕经过宇文化及谋反时的仓促清洗,以及自己如今拨乱反正后的“勤王误伤”。肯定还会留下一些阻碍。但是如果移到丹阳,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丹阳是南朝六朝故都。自己是萧梁皇族后裔,又在本朝做了那么多年江东的地方官和江南道经略使。经营得盘根错节铁桶相似,只要朝廷名正言顺到了丹阳,而且是假借着杨广的遗诏到了丹阳,那将来还不是一切都顺理成章任由他自己安排?他将来夺取天下之后那种法理上的绝对正确性也不会容人置疑。
对于草头王起家的人来说,这种法理上的绝对正确或许不怎么看重,但是对于萧铣这种贵族夺权改朝换代的开国君主来说,得位堂堂正正可就很重要了——而且其实论堂堂正正,其实谁都是想要的。农民军里头成大事的人,多半也是想要的,很多没有要的人只是得不到,而不是他不想。
殊不见,后世改朝换代的开国君主当中,驱逐鞑虏,光复神州的那些君主应该是最光伟正、没有半点夺权瑕疵的了吧?按说应该不讲究什么“继承前朝法统”才对。可就是号称“驱逐鞑虏”登基开国的朱元璋,其实一样登基后在官方意识形态上要跪添一下蒙元,反复说蒙元得天下的正统性,同时他的农民军政权是从蒙元那里继承过来的正统性——
究其原因。若是朱元璋不这么说,那么置韩山童、红巾军、小明王于何地?置那些最初反元的义军于何地?后世人隔得远了,只看到了大浪淘沙之后的朱元璋。就觉得反元的功绩都是他的,却不知当时人眼力,朱元璋只是一个对蒙元扯旗最暧昧,“缓称王”,对自己汉人军阀下手最歹毒的游而不击内行而已。以至于朱元璋的官方意识形态当中,也不得不强调“首倡作乱”之人的罪恶性,而把自己定位为“天下已乱之后出来收拾残局的”——在这种形态下,第一个反元驱逐异族的军阀就是该死,因为他扰乱了天下正统的统治。而他朱元璋不过是在天下已经被那些最初的乱臣贼子搞乱后,出来收拾残局救国救民的。因此他诛杀那些首义的农民军领袖才有合法正义性。
萧铣不齿于朱元璋的人品,但是对于他的歹毒意识形态还是准备借鉴利用一下的。从古至今。倒不是说改朝换代的统治者都阴损歹毒,而是如果你不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