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数千夏军精骑,竟然不敌五百玄甲军。一仗下来,夏军兵败,玄甲军大获全胜,斩首三百馀级,俘虏夏军骁将殷秋、石瓚二人。之后,李世民率军胜利而归,重返虎牢关驻地。
应该说,这一战,是李世民奔赴虎牢关以来,唐、夏两军的首次交锋。刚一开打,唐军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就来了个“开门红”,首战告捷。李世民孤身冒险,巧妙诱敌,大破夏军数千骑兵精锐,斩敌三百余人,并擒获两员夏军大将。唐军第一战的胜利,等于为虎牢关之战打开了一个不错的局面。
自窦建德击破孟海公部,从河北起兵,驰援洛阳,一路所向披靡,几乎没有遭遇到失败。可是此次,却让窦建德与夏国大军,翻了一个不小跟头。本来,窦建德意图出动大军,擒杀李世民,进行一场“斩首行动”。不料,反被李世民将了一军,打得仓皇败北,还折损了三百余人,得不偿失。
尽管虎牢关的第一场战斗,唐军斩获不多,仅仅杀敌三百余人,生擒敌将两名。可是,李世民此战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此次伏击夏军,李世民不求消灭敌人多少,只是为了给夏军一个迎头痛击,挫一挫窦建德的骄横之气,从而瓦解夏军的军心,士气,实现自己与敌缠斗的构想。
确实,夏军首战失利,对于窦建德的打击,着实不小。自己称雄河北多年,还没有见过像李世民这么强劲的对手。看来,这个李家二郎,绝非泛泛之辈,是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唐军有如此杰出的统帅,使得窦建德对于能否战胜唐军,开始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窦建德都这样了,底下士兵更不例外。
或许,李世民看出了窦建德内心动摇,夏军士气受挫,便决定趁热打铁,来个“火上浇油”,往窦建德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战后,李世民率军返回虎牢关。不久,他就向窦建德送去一封亲笔信,劝他认清形势,不要再执迷不悟。说白了,李世民的这封书信,就是对窦建德发出的“最后通牒”:
赵魏之地,久为我有,为足下所侵夺。但以淮安见礼,公主得归,故相与坦怀释怨。世充顷与足下修好,已尝反覆,今亡在朝夕,更饰辞相诱,足下乃以三军之众,仰哺他人,千金之资,坐供外费,良非上策。今前茅相遇,彼遽崩摧,效劳未通,能无怀愧!故抑止锋锐,冀闻择善;若不获命,恐虽悔难追。 (《资治通鉴》)
收到李世民的来信,窦建德的反应怎样呢?四个字:不置可否。窦建德并未回复李世民,由此可见,他怕了。不然的话,窦建德为什么不敢回复李世民。只能说明一点,他没有十足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