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章 中原劲敌(3)——东出潼关(3 / 13)

自己则以弟子之礼,拜见徐文远。面对恭恭敬敬的李密,徐文远根本没有给他面子,态度十分倨傲,就像当初的冯慈明一样,反而教训起了李密:

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时经兴替,倏焉已久。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将军之德也,老夫之幸也!既荷兹厚礼,安不尽言乎!但未审将军意耳!欲为伊、霍继绝扶倾,虽迟暮,犹愿尽力;若为莽、卓乘危迫险,则老夫耄矣,无能为也。 (《旧唐书·徐文远传》)

王世充击败瓦岗军后,徐文远自然又成了王世充的俘虏。王世充早就听闻徐文远的大名,对他也是礼遇有加。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徐文远一改先前对李密的倨傲态度,每次见到王世充,都毕恭毕敬地行礼。

当时,不少人感到奇怪,为什么徐文远对待李密和王世充的态度,会前倨后恭。徐文远向众人这样解释道,将李密、王世充二人,进行了形象的对比,话语间,透露出对王世充极度的不屑与鄙夷:

李密君子,能受郦生之揖;王公小人,有杀故人之义。相时而动,岂不然欤? (《大唐新语》)

由此可见,知识分子群体,普遍都对王世充极为不屑,并不承认王世充政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执掌兵权的武将集团,对王世充的不满,比文人阶层更加强烈,更加露骨。这些统兵大将,不像文人那样委婉,他们将不满直接表现了出来。在他们中间,有人谋划脱离洛阳,有人甚至还要发动政变,杀掉王世充。

击败李密瓦岗军后,王世充坐稳了洛阳的头把交椅,他的权势,也达到了顶峰。在王世充掌控洛阳政局不久,许多原来隋朝的将帅、旧部,纷纷前往洛阳,依附于王世充。一时间,王世充总揽军政大权,风光无限。

但是,并非所有的隋朝将领,都心甘情愿臣服于王世充。就在王世充志得意满之时,有一名隋朝旧将,却主动跳了出来,公开与王世充顶着干,一度就要投奔李唐而去。他就是原来的隋朝马军总管——独孤武都。

独孤武都是隋朝的马军总管,一向为王世充所信重,手握重兵,身居要职。按道理,独孤武都没有理由,背叛王世充。关键问题是,独孤武都的堂弟独孤机,看出王世充绝非人主。因此,独孤机联络了数名文武僚佐,游说独孤武都,劝说他及早离开王世充,另投明主。李唐王朝,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王公徒为儿女之态以悦下愚,而鄙隘贪忍,不顾亲旧,岂能成大业哉!图识之文,应归李氏,人皆知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