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章 太原失陷(3)——河东兵燹(7 / 9)

世民当然清楚,太原的重要性。如果唐朝主动放弃太原,放弃黄河以东,也就等于放弃了山西。失去山西,唐朝将会彻底失掉立国的根基,失掉天下民心士气。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李唐王朝从此必会一蹶不振。

而且,就算唐朝主动放弃黄河以东,收缩战线,将军队撤回关中,固守关西;刘武周真的会就此作罢吗?当然不会。这样只能助长刘武周的气焰,所谓“欲壑难填”,既然刘武周敢对山西发起全面进攻,那就说明其野心不小。占据山西之后,刘武周肯定还会向关中地区,伸出魔爪。

那时,刘武周、宋金刚率领大军,突破黄河防线,深入关中腹地,则长安危矣!所以,即使为了拱卫长安,太原城也不能轻易放弃。因此,收复太原,势在必行。只要太原一天在刘武周手中,始终是悬在大唐头上的一把刀。

唐高祖李渊准备收缩战线,放弃太原,这显然与李世民的想法,背道而驰。对于父亲李渊保守避战的消极意图,李世民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必须要极力阻止,使得父亲改变策略。于是,李世民主动上表唐高祖,向父亲详细陈述了太原的战略意义。同时,李世民还主动请缨出征,愿领三万精兵,收复太原,消灭刘武周:

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 (《资治通鉴》)

收到李世民的上表,唐高祖李渊如梦方醒,瞬间打开了“脑回路”。仔细想想,自己之前放弃黄河以东,固守关西的想法,的确有些消极。一旦放弃太原,不光河东不保,长安也十分危险。看来,还是李世民具有战略眼光,见解独到,到底还是久经沙场,用兵如神的大唐军神。

在这道上表中,李世民还毛遂自荐,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只需率领三万精兵,便能收复太原,消灭刘武周。唐高祖李渊心如明镜,他知道,李世民可不是李元吉、裴寂之流,那是一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之所以如此信誓旦旦,打下这样的包票,绝不是信口开河,肯定早就胸有成竹,有了破敌良策。

更何况,目前山西地区的战争态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自从刘武周兴兵与唐朝开战以来,唐军不断失利,先后丢失了太原、晋州、龙门、浍州等地,山西近一半的领土,都被刘武周占领。而且,又因为裴寂推行错误的坚壁清野政策,激起民变,致使山西流寇蜂起,与刘武周相互勾结,使得河东危局更加雪上加霜。

唐军一败再败,河东溃败似乎已成定局,李渊手中无人可用。可以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