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619年)八月,梁师都联合突厥数千骑兵,进犯延州(今陕西延安一带)。当时,驻守延州的唐朝守将是行军总管段德操,他认为,自己手上兵力太少,不能硬拼。于是,段德操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术,等梁师都兵马疲惫,士气低落之时,再发起突然袭击,一举击溃梁师都所部。
到了九月份,段德操发现,梁师都的军队,开始出现了松懈。紧接着,段德操兵分两路,对梁师都所部发起突袭。一战下来,梁师都所部遭到重创,大败溃逃。而段德操则率领唐军,乘胜追击,追亡逐北二百余里,袭破魏州,俘虏男女两千余口,大获全胜,将梁师都打得大败。
无论是刘武周攻陷平遥、介州,还是宋金刚攻打浩州、梁师都围攻延州,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都是在为进攻太原做准备工作。如果强行攻打太原,即使最终打下太原,刘武周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因此,刘武周、宋金刚针对攻打太原,采取的是四面出击,步步蚕食。刘武周之所以不直接进攻太原,而是先攻略太原周边郡县,目的就是对太原形成包围态势;包围太原之后,并不急于攻城,吸引各路唐军前来驰援太原。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四个字:围城打援。通过消灭各路唐朝援军,彻底瓦解太原守军的斗志。
最后,太原城外的一场决战,终于到来了。这场决战的胜败与否,直接导致了太原的失守,这就是发生在介休城外的——“度索原之战”。此次的“度索原之战”,与一年前的“浅水原之战”,何其相似,唐军同样付出了惨重的牺牲。
前文提过,太原战事不顺,唐军屡屡失利。宰相裴寂为了博取军功,主动向唐高祖李渊请缨。前线战况陷入胶着,李渊这个时候也是病急乱投医,任命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命令他统领大军,抗击刘武周、宋金刚。
问题是,裴寂就不是一块带兵打仗的材料,此人缺乏军事谋略,根本不通兵事。果然,裴寂带兵出征,不仅让他栽了一个大跟头,也让唐朝在与刘武周的对峙中,蒙受了巨大损失,吃了大亏。
裴寂率领大军,从长安出发,一路向山西挺进。很快,裴寂所部,行进至介休一带。故而,两军的决战,便在介休展开。当时,宋金刚占据介休城池,凭借城防优势,阻挡唐军于坚城之下。裴寂赶到介休之后,才发现宋金刚已经占领介休。没办法,裴寂只得移驻度索原,与宋金刚对峙。
将军队驻扎于度索原,这可是犯了致命的兵家大忌,为什么呢?因为度索原此地,极度缺乏水源。唐军将士的饮水,都是取自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