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章 平定薛秦(2)——毕其功于一役(3 / 19)

仁杲第一次在战场上交手,结果,薛仁杲败给了李世民,损兵一万余人。机缘巧合,继“扶风之战”后,李世民、薛仁杲再一次在战场上狭路相逢。

按道理,薛仁杲曾经是李世民的手下败将,李世民对付他,想必是轻车熟路,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可是,事情却并不是这样简单。尽管,李世民曾经在战场上击败过薛仁杲,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小觑过这个对手,从未产生过轻敌之心。因为,李世民始终没有忘记,几个月前浅水原之败的前车之鉴。

在李世民看来,薛仁杲今非昔比。通过他在西北的攻战,不难看出,此人用兵奇诡,不亚于其父薛举。甚至,薛仁杲要比他老子薛举,更难对付。对于这样一个狡猾的劲敌,身经百战的李世民,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反而要高度重视;同时,李世民也要拿出一个周密、妥善的战略计划,迎战薛仁杲的大军。

薛仁杲不是个软柿子,对付他,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那么,李世民究竟如何对付薛仁杲这个难缠的强敌呢?这一次,李世民决定故技重施,继续采取上次“浅水原之战”中没能实施的战术:疲敌之计。

武德元年(618年)七月的“浅水原之战”,唐军的失败,并不是李世民战术方针上的失误,而是刘文静、殷开山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不遵军令,擅自出击。如果当时可以稳扎稳打,坚决贯彻执行李世民的方略,或许,唐王朝也就不用进行第二次西征了,在那个时候,便能解决西秦问题。

因而,自始至终,李世民都认为,自己的疲敌之计,切实可行。并且,李世民此刻,也敏锐地察觉出了,西秦内部早已是外强中干。由于之前一个月的消耗战,薛仁杲的军力,受到了严重的损耗,强弩之末,勉强支撑。同时,又由于薛仁杲本人霸道、强横的性格,使得西秦政权内部人心惶惶,不少将领对他颇为不满。

这样的情况,正好有利于李世民实施疲敌之计。按照李世民的计划,薛仁杲强弩之末,军力大损,只要唐军此时能够沉住气,彻底消耗掉西秦军队仅存的锐气;等到西秦军队完全失去战力,唐军在大举出击,一定可以出奇制胜,大破薛仁杲。更何况,吃一堑,长一智。有了浅水原之败的教训,李世民在接下来的用兵中,更会小心谨慎,不会犯一点轻敌冒进的失误。

十一月初,李世民率领唐军,抵达至高墌一带后,便开始实施自己的疲敌之计。于是,李世民向唐军各部下令,在高墌外围修筑壁垒,构建防御工事,摆出了一副要和薛仁杲打持久战的阵势。但是,李世民秉承一个原则,无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