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第二次挂帅西征,到浅水原击溃西秦主力,再到最终一举荡平西秦,生擒薛仁杲。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秦王李世民,将自己炉火纯青的军事才能,以及军事指挥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譬如,从战后的一件事情,足以看出。在平定西秦,生擒薛仁杲后,唐军诸将纷纷前来道贺,同时,他们也将心中的疑惑,向李世民和盘托出。什么疑惑呢?为什么击溃西秦主力后,李世民不顾众将反对,执意乘胜追击,最终还取得了胜利:
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旧唐书·太宗本纪》)
面对诸将的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凭借少量精锐骑兵,就能长驱直入,拿下薛氏父子固若金汤的坚城?对于将领们的疑惑,李世民是如何回答呢?身为三军统帅的李世民,敏锐地回答诸将的疑问:
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罗睺恃往年之胜,兼复养锐日久,见吾不出,意在相轻。今喜吾出,悉兵来战,虽击破之,擒杀盖少。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且其兵众皆陇西人,一败披退,不及回顾,散归陇外,则折墌自虚,我军随而迫之,所以惧而降也。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 (《旧唐书·太宗本纪》)
听完李世民这番鞭辟入里、深入的分析,诸将无不佩服:“此非凡人所能及也。”他们确实被秦王卓越的军事才能所折服。现在,我们应该知道,在李世民征战四方的过程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铁杆战将”,心甘情愿地追随他,那是因为,他们都服李世民。
经过将近半年的血战,李唐王朝最终打败了西北强敌——薛氏政权,尽收陇西之地,实现了唐王朝统一西北的关键一步。薛仁杲投降了,李世民彻底荡平了西秦政权。可是,他也不能高兴的太早。打败薛氏,仅仅是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接下来的善后工作,显然要比打仗更为重要。
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战绩,李世民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此时的他,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李世民非常清楚,薛氏虽然覆亡了,但是,陇西局势却依旧错综复杂。如果处置失当,薛氏残部也许会死灰复燃。那么,之前唐军将士所有的马革裹尸,浴血沙场,都将付之东流。
因此,大战之后,李世民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是从军事转向政治,稳定陇西局势,使其真正臣服于李唐。关于如何稳定陇西的复杂形势,李世民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总结一下,他的策略,就是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