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章 平定薛秦(1)——大唐烟尘在西北(6 / 19)

长安。可是现在,情况发生了骤变,薛举死了,算是无意帮了唐朝一个大忙。

因为薛举的暴病而亡,西秦国内开始面临皇位更迭。因此,先前攻打长安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了。薛举死后,太子薛仁杲继承皇位,居于折城,追谥薛举为“武帝”,薛仁杲便成了新一任西秦皇帝。

陇西薛氏集团发生政局巨变,薛举病亡,薛仁杲即位。唐王朝在薛氏政权忙于皇位更迭之际,得以有惊无险地暂时度过危机。正好趁着薛氏新丧,唐朝可以借机恢复元气,走出浅水原之败的战争阴影。

唐高祖李渊也看到了薛举死后,西秦政局不稳,这对于大唐而言,同样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所以,李渊当然不能错过这次良机。故而,唐高祖决定发起第二次西征,趁着薛仁杲没有进攻之前,加固大唐西北边防,从而反攻西秦。问题是,唐朝第二次西征的主帅人选,究竟该选派何人?

至于第二次西征的主帅人选,唐高祖李渊自然心中有数。这一次,唐高祖依旧启用秦王李世民,让这个儿子第二次挂帅西征。可是,关键问题是,李世民在一个月前,刚刚在浅水原新败。现在再度启用李世民,难免会物议沸腾,在朝中上下引起争议,也会将李世民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李渊明白,唐军在浅水原之战受挫,李世民作为主帅,虽然有一定的责任,但是,主要责任并不在他。浅水原之战的惨败,完全是刘文静、殷开山二人擅自违背军令,轻敌冒进所致。如果按照李世民制定的疲敌之计,步步推进,稳扎稳打,浅水原之战,也不至于是那样的结果。

并且,还是前文所提到的,唐高祖李渊对李世民这个儿子,寄予厚望。李渊坚信,在日后唐王朝平定四海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将会是一把出鞘的“利剑”,将是大唐王朝的不世出的“军魂战神”。

出于这种考虑,唐高祖并不能因为一次失利,就一棍子打死,全面否定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更何况,浅水原之战的失利,责任并不全在李世民。作为父亲,李渊非常了解李世民,他是天生的军事统帅。

除此以外,李渊还有另外一层考虑。浅水原之败,无论是对大唐王朝,还是李世民本人来说,都可以说是奇耻大辱。从晋阳起兵到唐朝建立,李世民无一败绩,从来没有打过这么窝囊的仗。

有的时候,耻辱,会是一种神奇的兴奋剂。尤其是对李世民这样的军事统帅,这种兴奋剂的作用,会更神奇。经历耻辱,会让一个统帅愈发坚不可摧,愈发一往无前,从而战无不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