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他的考虑。李渊主要有两点考虑,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二郎,一点都不输给薛举这个西秦霸王。
第一,李世民具有超群的军事才华。
从晋阳起兵到攻入长安的一路征程中,李世民的军事才华,是有目共睹的。在攻入长安的半年中,每次遇到极其凶险的恶战,李世民总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能够扭转不利的战局。
无论是以闪击战拿下西河郡,还是智取霍邑,力斩宋老生;亦或是,李世民建议父亲李渊,绕过河东郡,直取长安,自己亲率右路军,一路挺进关中,为父亲李渊扫清关中的军事障碍。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充分展现了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他为大唐建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李世民拥有与西秦作战的实战经验。
不要忘了,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李渊刚刚占据长安不久,薛仁杲率领十万西秦大军,进犯扶风,企图直接入侵关中。可是,没有想到,李渊派遣李世民率领精锐,前往扶风解围。扶风一战,李世民小试牛刀,力克薛仁杲的十万主力,斩首一万余级,乘胜追击,一路追至陇山。
所以,早在李唐建国以前,李世民就曾经与西秦军队,在战场上正面较量过,并且,还一举打败了西秦的十万大军。因此,李世民具备与西秦作战的实战经验。在李渊看来,这次与西秦作战,李世民想必是游刃有余,对于不可一世的薛氏父子而言,至少可以产生一种威慑作用。
虽然李世民年纪轻轻,当时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统帅。但是,他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经过几次重要战役,已经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后来,印度的戒日王曾经这样评价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以及赫赫军功:
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
对于李世民这个儿子,唐高祖李渊是寄予厚望的。如果真要和薛举比拼起来,李世民未必不是薛举的对手,甚至还会胜过薛举。而且,李渊有一种预感,在大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李世民将会是一把利剑,一把出鞘的利剑。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唐高祖李渊以秦王李世民为西讨元帅,统领八总管,四万唐军主力,驰援泾州,开始了大唐建国之后的第一场重大战役。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寄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