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章 瓦岗覆师(1)——鏖战洛阳(4 / 17)

的下策,攻打洛阳。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杨玄感兵败身死。

所以,攻打洛阳,并不是李密的初衷。可是如今,李密成为了瓦岗军的最高领袖,却率军攻略河南,对洛阳步步紧逼,这岂不是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吗?当初,李密仅仅是杨玄感的一个谋士,他是站在一个谋士的角度,去分析天下大势。现在,他是瓦岗军的最高领袖,他必须要从瓦岗军的实际情况出发。

李密之所以决定攻打洛阳,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瓦岗军的根基在河南。

瓦岗军的第一任首领翟让,是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法曹。大业七年(611年),因为犯了事被关进了监狱。可是,狱吏黄君汉欣赏翟让的骁勇,便私自放了翟让。

翟让逃出生天后,便前往河南滑县东南的瓦岗寨,聚众起义,扯起了造反的旗帜。不久,同郡的单雄信、徐世勣也一同参加起义。于是,翟让他们便在大运河永济渠沿岸,抢劫来往船只。这样时间久了,《资治通鉴》记载,“资用丰给,附者益众”,起义的队伍逐渐扩大起来,聚集了有万余人之众。

所以,瓦岗军的发家之地是在河南,崛起于中原地区,基本上大部分瓦岗军将士,都是河南本地人。因此,他们对中原是有着浓厚的乡土之情。李密如今的抉择,与杨玄感当年的顾虑一样。无论是攻打长安,还是占领涿郡,都是背井离乡,长途奔袭。瓦岗军将士不去打近在眼前的洛阳,却要长途奔袭,远离故土去进攻关中,这一点就很难让人接受。

第二,洛阳粮食产量充足。

自古以来,中原便是天下中心,经济发达,物产丰盈。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将洛阳打造成了一个富庶的粮食基地,在洛阳城中和洛阳四周,建立了好几个大型粮仓和粮窖,里面储存着大量的粮食。

东都洛阳有一个粮仓:含嘉仓。经过近年考古出土发现,以及唐朝的有关记载,含嘉仓存有583多万石粮食,1石约等于81斤。这样一计算,含嘉仓的粮食应该是23.6万吨。含嘉仓的丰硕存粮,仅仅是东都洛阳“天下粮仓”的冰山一角。洛阳的丰硕存粮,可不是一个区区的含嘉仓,就能一言以蔽之。

除了存粮丰富的含嘉仓,隋炀帝又在东都洛阳设立了另外两个粮仓:洛口仓、回洛仓。以洛口仓为例,洛口仓光粮窖就有三千个,每一个粮窖就能容纳8000石粮食,估算下来应该是100万吨左右。另一个回洛仓,共有三百口粮窖,其囤积的粮食也在10万吨左右。如此一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