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章 李唐建国(1)——初入长安(5 / 18)

在总攻长安之前,李渊就反复告诫诸将,入城后,不许伤害代王杨侑,不许伤害长安城中的隋朝宗室成员,也不得毁坏隋朝宗庙:

强弩长戟,吾岂不许用之。所冀内外共知,以安天下。斯志不果,此外任诸公従民所欲。然七庙及代王并宗室支戚,不得有一惊犯。 (《大唐创业起居注》)

应该说,李渊攻破长安,代王杨侑实际上已经成了李渊的阶下之囚了。那么,李渊会如何处置这个身为俘虏的隋朝皇室子弟?会不会杀了他呢?才不会。李渊留着代王杨侑,还有大用处。

当时,长安城破之际,城内局势不明,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代王杨侑此时正住在东宫,城破之时,他身边左右亲卫,全部都四散奔逃,只有侍读姚思廉留在代王身边。李渊的义军士兵呼啦啦地冲进东宫,似乎要对代王不利。这个时候,姚思廉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面对这些身经百战的义军将士,厉声呵斥:

唐公举义兵,匡帝室,卿等勿得无礼。 (《资治通鉴》)

姚思廉呵斥道,唐国公举起义旗,是为了匡复皇室,尔等不得无礼。没想到,姚思廉的一顿呵斥,居然镇住了全场,所有的士兵都站在殿下,不敢上前,“众皆愕然,布立庭下”。 (《资治通鉴》)

不一会儿,李渊来到了东宫。见到代王杨侑后,李渊恭恭敬敬地向代王行礼,然后,恭请代王杨侑迁居大兴殿。姚思廉扶着代王杨侑,走下顺阳阁,李渊则站在代王身后,非常谦恭地礼送。

姚思廉其人,是隋末唐初的著名才子。关键时刻,姚思廉能够以一介书生之躯,护卫旧主,其气节确实非比常人。唐朝建立后,姚思廉成为了李世民的“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官至散骑常侍,曾与魏征一起编修史书。比如,“二十四史”中的《梁书》、《陈书》,都是出自姚思廉之手。

不久,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十五日,李渊备好法驾,举行大典,拥立十三岁的代王杨侑,在天兴殿即皇帝位,改元“义宁”,遥尊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从此,大业十三年又被称作义宁元年,杨侑就是隋朝历史上的“隋恭帝”。

那么,李渊拥立杨侑为帝,他自己又在朝中是什么地位呢?其实,小皇帝杨侑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李渊的阶下囚,就是李渊扶持的一个傀儡皇帝。杨侑现在也是身不由己,泥菩萨过江。

所以,杨侑刚刚登上皇位,就任命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位在王公上,以武德殿作为李渊的丞相府。并且,杨侑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