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章 李唐建国(1)——初入长安(11 / 18)

降屈突通。屈突通二话没说,立刻杀了这名家僮,誓死不降。屈突通决定率领主力东去,投奔洛阳的越王杨侗,留下桑显和驻守潼关。

不料,屈突通前脚刚走,桑显和后脚就献关投降。义军占领潼关后,刘文静派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人,率领精锐骑兵,与桑显和一道追击屈突通。终于,义军在稠桑追上了屈突通。

屈突通摆开阵形,要和义军决一死战。这时,窦琮让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前往劝降屈突通。没想到,屈突通见状,破口大骂:“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甚至,还下令左右要射死儿子屈突寿。

忽然,桑显和策马来到阵前,朝着对面的隋军大喊道:“京师陷矣,汝并关西人,欲何所去?”听到这话,隋军士兵顿时没了斗志,纷纷扔掉武器投降。屈突通知道大势已去,下马朝着东南方向,拜了三拜,号啕大哭起来:“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祗,实所监察。”

就这样,隋朝最后的一丝希望——名将屈突通,向李渊投降,被押送至长安。李渊见到屈突通后,欣喜若狂,对屈突通说:“何相见晚耶?”可是,屈突通却羞愧不已,说道:

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代王。

当然,李渊并没有杀了屈突通,而是既往不咎,授予屈突通兵部尚书之衔,封蒋国公。后来,屈突通成为了秦王李世民的行军元帅司马,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举父子、打败洛阳王世充,为唐王朝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李靖和屈突通的例子,可以看出李渊招揽人才的特点:不计前嫌。无论是曾经自己的对手,还是原先的敌将,只要能够为自己效力,李渊一律既往不咎,继续对他们委以重任。

比如屈突通,曾经是那样死硬的一个隋朝将领,一旦投降李渊,李渊马上将与他的恩怨一笔勾销,继续让他担任军职。这就是李渊知人用人,招揽人才的特点。

李渊父子初入关中,面对动荡不安的关中局势,以及错综复杂的内部政治环境,老谋深算的李渊处置得当,不偏不倚。通过安抚百姓、尊奉隋室、招揽人才三项重要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稳定了长安原本风声鹤唳的混乱局面,使得内部的政治环境逐渐趋于平静。应该说,李渊对于政策的火候,掌握得还是非常到位。

在解决了内部政治矛盾之后,长安的局面逐渐稳定下来。接下来,李渊便能腾出手来,应对来自外部群雄的挑战。如果说,稳定内部局势,需要讲究的是政治策略,需要权衡利弊;那么,应对来自外部群雄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