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章 李唐建国(1)——初入长安(10 / 18)

当时,李渊命令李世民率领右路军,向长安挺进;同时,让李建成率领左路军,驻扎于潼关,防止屈突通支援长安。

果然,屈突通在得知李渊进军关中的消息,立刻让鹰扬郎将尧君素留守河东郡,自己亲自率军驰援长安。而李渊早有准备,当屈突通行军至潼关时,被驻扎在潼关的李建成部所阻击,无法前进,错失了救援长安的最佳时机。

当时,隋将刘纲负责戍守潼关,屯驻于都尉南城。屈突通本来打算与刘纲合兵一处,没想到,李建成左路军大将王长谐,抢先一步,占领了都尉南城,斩杀了刘纲。没有办法,屈突通只能引兵退守都尉北城,与义军对抗。

既然已经错过了救援长安的时间,屈突通只能在潼关与义军硬扛。事实证明,屈突通果然是一块硬骨头,义军在他手上吃了不少亏。甚至可以说,屈突通这个对手,一度曾让义军在潼关蒙受巨大损失。

屈突通率军在潼关,与义军相持了一个多月。由于屈突通急于向前推进,便决定故技重施:夜袭。于是,屈突通派遣麾下大将桑显和,率军夜袭义军大营。因为隋军发起突袭,义军来不及抵挡,损失较大。

紧接着,桑显和率军连续突破义军两道防线,只有刘文静固守的那道防线,没有被突破。桑显和又挥军猛攻刘文静部,义军死者数千人,混战之中,连刘文静都被流矢射中。一时间,义军士气大挫,开始出现溃败趋势。

本来,隋军已经胜券在握。然而,就在此时,情势却发生了反转。怎么回事?原来,隋军由于连续作战,士兵都疲惫不已。桑显和为了养精蓄锐,当即下令,部队原地休息,埋锅造饭。

刘文静抓住难得的战机,马上重新构筑工事。正巧,此时义军的数百游骑,从南山呼啸而来,猛烈侧击隋军的背后。刘文静一声令下,正面的义军顺势从工事里掩杀出来,两边前后夹击,隋军几乎全军覆没,桑显和仅以身免。

此战之后,屈突通彻底陷入了绝境,主力伤亡殆尽。当时,许多人都劝屈突通投降。谁知,屈突通泣不成声地说:

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 (《旧唐书·屈突通传》)

并且,屈突通还摸着自己的脖子,摆出一副要自杀殉国的样子,义愤填膺地说:“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根据《旧唐书·屈突通传》的记载,当时在场之人,“劳勉将士,未尝不流涕,人亦以此怀之”。

然而此时,李渊已经攻克长安。李渊听说屈突通还在负隅顽抗,便派遣屈突通的一名家僮,前去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