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616年)第三次巡游江都,离开中原。隋炀帝临行之前,将西京大兴城(长安)和东都洛阳,扔给了自己的两个孙子,命代王杨侑镇守大兴城,越王杨侗镇守东都洛阳。
隋炀帝自己则一走了之,而代王杨侑和越王杨侗,他们都是隋炀帝早逝的嫡长子元德太子杨昭的两个儿子,当时都只是十几岁的孩子罢了,怎么能应对了如此的乱局。隋炀帝将北方乱局交给两个孩子打理,明显就是逃避责任。
隋炀帝三下江都,这一走,天下大乱的局面就变得更加严重了。到了大业十三年(617年)的时候,隋朝国内,形成了三支最重要的农民起义军力量。以窦建德为首的河北起义军,以杜伏威、辅公祏为首的江淮起义军,以李密、翟让为首的瓦岗军。而此时,李密正率领瓦岗军,大举围攻洛阳,与驻守洛阳的隋朝江都通守王世充,殊死搏斗。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此时,身在江都的隋炀帝,想的并不是如何平定国内烽烟,而是选择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破罐子破摔,实行自欺欺人的“鸵鸟政策”。根据《隋书·炀帝纪》的记载,当时,隋炀帝对国内农民起义的态度是这样的:
区宇之内,盗贼蜂起,劫掠从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战士尽力,必不加赏,百姓无辜,咸受屠戮。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悟也。
面对天下大乱的局势,各地武装力量都在积极反抗隋朝暴政,意欲逐鹿中原的时候,一支新兴的军事力量,突然崛起于山西太原。这支军事力量的横空出世,不仅改变了隋末唐初的纷乱局面,更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这支崛起于山西太原的武装力量,它的军事领导人,正是开创了大唐帝国的——唐高祖李渊。
事实上,李渊可不是一般的草莽英雄,相反,他却是一个真真正正,货真价实的贵族出身。并且,李渊还与隋王朝存在着非常深厚的血缘关系。为什么说李渊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贵族呢?因为,他正是出生于西魏、北周与隋唐时期一个非常显赫的贵族集团——“关陇贵族集团”。
在这里就要解释一下这个“关陇贵族集团”。所谓“关陇贵族集团”,其实就是一个南北朝时期北朝以西魏北周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核心的贵族集团。这个贵族集团的开创者,正是北周政权的实际奠基者——宇文泰。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这是自前秦苻坚以来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