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31、百家争鸣,民国起源(4 / 6)

不起眼,唯独那双眼睛,灼灼的看着眼前的京城,又低下头,看着手里的新青年杂志。

他叫赵世炎。

在之前异族二十一条协约激烈反抗后,写下血书的他来到了京城。

他知道,自己应该加入新青年,陈度秀先生说的没错,只有造就一代新人,才能看到中华的希望。

他太希望看到这个民族的未来了。

他的确加入了新青年,投身新文化运动的他,主办了《工读》

如今,深夜里,他低着头,手里的笔却没有停下,甚至越写越是激动。

他在讨论中华未来的前途,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

“如今中华社会之弊病众多,官僚,财阀,军阀,名为民国,实为割裂。”

“中华应当选择新的道路,最公道,最平等,无军阀,财阀,无种族界之先进思想。”

这个昔日面对二十一条,只能悲愤的断指写下血书的青年,逐渐成熟。

也终于意识到,救国,除了一腔热血,要改变的,是每个中华同胞之思想。

陈度秀先生在做,李大钊先生也在做,章士钊先生,钱玄同先生...

都在各自尽力开始铺垫一条条路,试验,试错、

“希望在中华的每一个人身上。”

—————

汉朝。

董仲舒瞳孔收缩,手紧紧攥着衣袖,震撼无比。

他看到了什么?

一群人因为看不到大国的未来,于是硬生生亲手造就一代新人,以国人之庞大数量,集思广益,思考如何找到那条适合中华的路!

“这个时代,出现了太多的给天之骄子,非凡至极!”

大秦。

李斯看着金榜上出现的身影,他忽然怔住了。

当一个国,有人开始唤醒每一个民众时,当这些民众思想觉醒,站起来,继续呼吁时。

他不敢想象,会是一个怎样的恢弘之世。

更何况,呼喊的,不止一个人。

陈度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赵世炎......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这个国家未来的道路。

“当真是百家争鸣,时代苦涩!”

——————

现在。

金榜盘点出现新的文字。

【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蔡元培一边准备继续邀请陈度秀前来,一边开始欢迎胡适抵达】

画面展开。

这一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