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31、百家争鸣,民国起源(2 / 6)

埋一切。

盘点文字展开。

【蔡元培被任命为是京城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画面出现。

依旧是一个飘着大雪的寒冬。

因不愿与袁世凯统治的民国合作,辞去教育部职务前往发国的蔡元培终于回到了故土。

此刻,蔡元培抬头,看着眼前的学校大门。

大雪中的大门已经显得有些沧桑。

穿着校服的青年来来往往。

这所学校有人说风气很差,学生不务正业,老师逛风月之地,劝他不要自侮名声。

蔡元培声音很轻,像是在告诉自己。

“吾人切实从教育入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

“世道混乱,时日艰难,学子们成长起来,将会是新的希望。”

“我很希望在这里看到光明。”

大雪阴霾,有拦不住学子们身上迸发的生机。

蔡元培抱着资料,迈步入校。

他背影笔挺,像是这场刺骨寒冷中的一杆旗帜,更像是一点火苗,摇曳着,不肯灭却。

身边的学子来来往往,那一刻,蔡元培看到了一份杂志。

这些学子似乎许多人都在看,都在讨论,激动的挥舞着手臂。

尚海报刊的《新青年》

蔡元培也在看,他看到了其中一篇文章,署名,陈度秀。

金榜文字继续。

【李大钊在川崎和章士钊相识,并曾为《甲寅月刊》撰稿,章士钊欣赏李大钊之思想,于是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彼时。

京城。

李大钊回家,抖落一身风雪,拍打着冰寒刺骨。

他手里还拿着自己之前的撰稿,准备回到书房整理,眼中斗志昂扬。

没错,这次回到国内的章士钊再次创办《甲寅日刊》,第一时间就联系了他。

之前的甲寅月刊,创办到第十期就被叫停了。

可思想的启蒙,绝非作壁上观就能等来的。

中华也等不起了。

女儿星华还小,不到七岁,看到李大钊回家,走了过来。

“你去做什么了?”

面对女儿,李大钊牵着她的手蹲下来,目光柔和却认真。

“我去撰稿了。”

“为什么要去撰稿,外面在下雪。”

李大钊沉默片刻,看着窗外。

“孩子,中华都在下雪,我们在扫雪,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