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七十章 天下关系下的法家!!!(求订阅)(3 / 6)

律,没有意志。”

“这也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由来。”

“然受限于时势,道家只是对天的存在进行了怀疑,但对天意的消解并不彻底。”

“即便如此。”

“依旧是诸子百家最耀眼的存在。”

“甚至于也是诸子百家争鸣下最夺目的成果。”

“因为天被降格了。”

“既失去了人格,也不再至高无上。”

“而这也是我推崇道家的原因,在我看来,老子对当世的最大发明非是《德道经》,而是取消了殷周以来的人格神的天之至上权威。”

“也是从老子开始。”

“世人开始淡化了人对天的敬畏,消解着公义的约束力,鬼神之事也渐渐转向占问凶吉、包庇罪过等方面,然正因为此,墨家没落已成定局。”

“孔子虽承了这股新思潮,然儒家本就以维护西周传统文化为己任,加之儒生一向积极的奔走于列国之间,学干禄之术,最终不免与时沉浮。”

“所以儒家是敬畏而不流于迷信。”

“在春秋战国这几百年间,天人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士人怀疑和否定,沿着这个理路发展下去,离只重人事而不关心天命,其实并不太远了。”

“战国末,荀子便首当其冲,道出了天人之分,向灾异论提出了挑战。”

“只不过这种思想,并不为儒家其他学派接受,因而荀子也是遭到了儒家排挤,最终更是三进三出稷下学宫,然无论如何,在一位位先贤的怀疑下,天的权威一步步下降,对人伦道德的约束力更是每况愈下,只是这种风潮,随着天下一统就戛然而止了。”

“荀子之徒并未执着于学术,而是都开始执着于仕途。”

“荀子在这方面的进步,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伸展,更没有随之影响天下,等到荀子逝去后,其他儒家学派重新掌握了主导,原本渐渐为天下抛弃的传统祭祀,便再度兴盛了起来。”

“甚至在天下已有了神道设教的观念。”

嵇恒并未在‘神道设教’上多说,继续侃侃而谈道:“从荀子开始,儒家内部已生出了裂隙,这是天人关系论内在的矛盾,最终以荀子被儒家除名而告终,在被其他儒士多次反对后,荀子索性抛弃了儒家自来传承的天人相关论。”

“不再试图通过天约束人君。”

“他主张性恶。”

“而且荀子将政治的善恶,完全寄托于君主的自律上,这样的倾向再进一步.”

“便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