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卷 三千宝剑埋何处 第五十二章 万历怒讽谏 七律震君臣(2 / 6)

速与他冰释前嫌?

不识趣的蹦出来了。可能是大臣们见到万历的机会实在太少了,一个御史生怕错过大好机会,没等万历坐下,便铿锵奏道。“臣有谏。陛下气色如此之虚。较之上次蒙见的天颜,更是疲乏了几分。臣谏请陛下。珍重龙体,善加调养,远离小人,节制娱乐,如此才是国家社稷之福,二祖列宗在天之灵才会欣慰。”

万历听了,脸上一沉。但他明显吞了口长气,一忍再忍,摆手令那御史退下。

哪知道,不置可否还不够让群臣满意,当即又蹦出来四个言官,一起跪在万历的御座之前,开口闭口还是那种劝谏地言辞。往日,大臣们都是写奏章劝谏远离色娱罢了,万历可以留中不发,但今晚,却当着这么多人地面来面刺皇帝,叫那万历的面子如何拉得下来?

万历的脸猛然涨红,“大汉将军何在?拉下去,廷杖四十!”

皇帝的这一怒,怒得一旁的徐麟开了眼界:万历一声喊打之后,御花园里的场面可绝不像他所看过的清宫戏,大明朝的臣子们可没有像清朝奴才那样吓得跪着发抖,而是大片大片地膝行来到万历的御座之前,磕头之声如咚咚鼓响,哭声一片地求情里,全是重复着五个御史的谏言-------声势很大,风骨刚强,胆子也不小。

徐麟一面佩服这些臣子的胆量,一面无所适从地左右打量,突然发现,很多如锦衣卫模样的亲卫武官,包括骆思恭在内,都像徐麟一样呆立着,并没有跟着大多数的群臣去起哄。想必,这些人都是皇帝地私人吧。至于还有些愣立着地文官,多半是内阁中的浙党大臣,身居万历给予地高位,不好意思参与大家的行动罢了。

到底是法不责众,国家正处在边患深重的时刻,万历不能像武宗那样绝情,一口气廷杖打死十一人的。愤懑地咳嗽了几声,万历摆手斥退了大汉将军,怒道,“朕今晚就是为了和诸位臣工聚会一场,熟悉我朝视之为肱骨的大臣,以利于朕与诸公共讨辽东老酋的大计。罢罢罢,愿意留下来的,就与朕清清静静留下来,不可再说煞风景的事,不然朕绝不留情!”

群臣这才知道赐宴的缘由,不禁面面相觑,首辅方从哲见万历皇帝都交了心里话,赶紧咳嗽一声,示意群臣们都起来,这才总算是平息了这场风波。

但经过了这么一闹之后,御花园里的气氛,再也好不起来:与宴的臣工一下子泾渭分明起来,回到座位的时候,那些参与求情进谏的官员们,便绝不肯和站着没动的亲卫武官们共桌,而亲卫武官们也非常自觉,扎堆儿自己凑了好几桌,也仿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