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和对方混在了一起。
只有徐麟很扎眼,坐在了两阵营的中间。
因为不太熟悉这情况,他的动作上慢了一步,到开宴的时候,亲卫武官那边竟然没了他的位置。去那些文官那边吧,他又没那胆子,因瞧见两个阵营的正中间,恰好空出一张没人坐的席面,徐麟暗骂一声。索性坐在那张空桌面之上,然后恶狠狠地盯着上菜的太监宫女-------你们敢不给这桌上菜试一试?!
太监们当然不敢了。徐麟是万历亲自点名参与宴会的锦衣卫正千户。不给他吃是不行地,再说了,御膳房都是按席面上菜,哪管你是几个人吃啊。所以。一溜的十几种宫制佳肴全都给上了桌,任徐麟一个人在那里大快朵颐,吃得不亦乐乎。
两百多人吃酒赏月,全都闷吃大嚼是不行地。那样的话,万历便达不到认人的目的。因此,他颁下旨意来,“文官咏月诗。武官讲笑话。”人人都要来一个!
圣旨一下,御花园里马上热闹了起来。武官们地笑话一经讲出,往往能引得同袍们的一片喷饭之笑,而文臣那边的诗歌一经做成,每每也令同僚们高声喝彩与阵阵掌声。反正文臣不欣赏武官的粗俗段子,武官也听不懂文官的诗歌有何妙处,只要是本阵营中人拿出手的,一律争相捧场,倒搞得两边像是竞赛似的。这一通闹腾。竟然弄了近两个时辰,才总算让大部分地官员都表现了一把,万历也差不多对绝大多数地官员有了印象。
但皇帝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起来--------他的心腹亲卫武官们,听不懂文官们都在咏些什么诗,可万历皇帝他是张居正调教出来的。他懂诗歌啊:这些混账文官。上百首咏月诗里面,竟有八十多首。是在以月亮来明喻他们的冰清玉洁。剩余二十首首则暗讽寓谏,什么“长恨月虚能复盈,可怜肾水有穷尽”之类的混蛋句子满天飞。
近百年来,大明朝的臣子们总是在想方设法地掣肘君权,皇帝的事情他们这也要干涉,那也要管一管,大有和皇帝分庭抗礼之势。而万历只要一想起老师张居正的昔日赫赫威势,就感到无比地忌惮,人臣要是都学他那般揽权,基本上就是比皇帝还厉害的人物。因此,等他一死之后万历就严惩了张氏一门,而万历也是最忌讳大权旁落的皇帝之一,但内阁制度就是这样,万历也无可奈何,他这三十多年的不上朝,也有消极罢工的意思呢。此刻,万历听完这些不中听地诗歌,和群臣间地旧怨新愤,全都拥堵在了心头,越是听到后面,他就越发喜欢对号入座,总觉得文臣们的诗歌都是指桑骂槐,特别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