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重逢以来,老九第一次朝着自己露出了这么舒坦的模样。
“两国实无世仇,皆因当年海上之盟而起,又因厉阶郭药师包庇张觉,方才闹成了今日这般模样……大宋自居中国,当以礼仪廉耻为先,上次金人遣使而来,已足见其求和之诚意,既然已经说过了要和,倒不如继续把和议继续下去,毕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他侃侃而谈,听得刘邦忍不住拍了拍巴掌,狗日的,杀了你也不冤!
“你的意思是,朕没有礼义廉耻,所以才背了盟去,是吗?”
赵桓神色一滞,差点就要跪身下去:
“是臣说错了话儿,陛下勿怪,陛下勿怪……”
一面说着,一面作势就要给自己两个巴掌,刘邦连忙阻止了他:
“哎,你这是干什么,是朕让你说的,而且你说的又这么有道理,朕又岂会怪你。”
“不瞒你说,你这次还真是与朕想到一块儿去了,这都火烧眉毛了,还惦记着别的事情,那不是傻子嘛。”
“无论如何,先把眼下之为解决了再说吧。”
赵桓心里头大喜,一来老九第一次肯定了自己……当年他在完颜昌面前做到这一步,足足用了两年的时间,那便说明,他是已经开始接受了自己,那自己的性命,也多半是保了下来。
二来达成了与金国人的承诺,让对面知道自己活着也是有用的,始终惦记着自己,可以靠宋吃金也能靠金吃宋,左右逢源之下,便是有了自己的底牌。
第三嘛,则是当年的选择确实是他窝囊了些,他在牛圈里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若是能重来的话,自己一定不会去金国大营里面,自己一定要拖着逃跑;如今老九越是能干,对金人越是强硬,便显得自己越是不中用。
只要老九当真照着他说的这么去办了,对宋国如何赵桓不知道,但对于自己来说,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皇帝的决定一说,立马便引来了许多大臣们的反对……靖康一役让宋人失去了脊梁,直到现在也没全恢复过来,如今明明有着例子在前,官家却仍是不知道引以为戒……眼看着这中兴之主就要步入他爹和他哥的老路上去,这些人哪里肯干!
若是要说和,昔日秦桧在时他们早就站在秦相爷身边去了,何必等到现在!
一时间,劝谏声、哭泣声、恳求声不绝于耳,跪着的、躬身的、磕头的姿态尽出。
刘邦叹了口气,对着禁军指着解下了自己腰带正在亭子梁上打结的刘子羽道:
“把刘尚书给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