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十七章:张良:难不成你来自千年之后?(1 / 3)

这下,张良真觉得儒家有巨大缺陷了。

小圣贤庄广收学子,似于民为怀、与民同济,但普通人家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入小圣贤庄求学?

小圣贤庄教导百姓,但小圣贤庄所在之地乃是桑海最繁华之处,那里之民又岂能代表千万百姓?

真正的百姓又是什么样?他们齐鲁三杰真的知晓吗?

站得太高,甚至难以想象普通百姓的生活。

秦铭缓缓道,“知耻而后勇,善也。”

张良恭敬道,“秦铭先生不知对儒学有多少了解?”

“三分吧。”

张良诚恳道,“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知秦铭先生可不吝赐教于子房。”

虽然秦铭说自己只了解儒学三分,但张良有一种预感,秦铭这三分恐怕是他望犹不及的高度。

秦铭所知的儒,可能才是儒家真正欠缺的儒。

秦铭思考一下,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两人在桌前坐下。

张良一副求学谆谆学子的姿态。

章邯看到啧啧称奇。

号称齐鲁三杰的张良,可是被誉为儒家荀子之后最佳继承人了。

有勇有谋、运筹帷幄、文韬武略、谋圣风范,儒学的集大成者。

再多的誉美之词放在张良身上都不为过,而现在,他竟然躬身求学于秦铭。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张良有如此之多的身份,竟然还能不耻下问,也足以见得其端正。

这才是真正的儒子。

秦铭不以老师姿态,但依然娓娓道来,

“儒家自孔圣人起,主张礼和仁的学说。

孔圣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

然他所言之礼,乃是一种政治秩序,

而他所说之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高低之分的,例如君尊臣卑、父上子下。”

“……”

“春秋动荡,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礼仁的儒家主张。

春秋而言,传承于周礼,而周礼最重要的原则是尊尊与亲亲。

于此,儒家又诞生‘正名’主张。

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

“……”

“是曰:

名不正,则言不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