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九章 唐军西撤(3 / 4)

天下枭雄 高月 3137 字 2021-06-14

这八万军是唐军精锐,战斗力十分强大,杨元庆手上只有五万人,兵力上要逊于唐军,而战斗也不是很强。

他的军队并非隋军主力,都是新兵和部分从刘武周、宋金刚降军中转来的隋军,战斗力相对较弱,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五千重甲步兵。

也正是这支重甲步兵在登陆时的出色表现,成功骗过了李世民,使他心怀疑虑,不敢和自己决战。

相对于东线的隋军优势,西线隋军并不乐观,杨元庆的五万隋军不仅要面对李世民的八万精兵,还要面对陕县的三万唐军增援军队,再加上徐世绩的两万人也东去支援颍川郡的东线决战。

这便使得杨元庆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但他最终经受住了考验,应该说这是他政治策略的胜利,他成功利用了唐朝内部的权力斗争。

现在李孝恭惨败,那么李世民更不会轻易和他一战,这八万军是李世民最后的政治势力,如果这八万军再被削弱,他李世民的政治生涯恐怕会提前结束。

正是利用了李世民这种惜战的心态,杨元庆的五万军便成功拖住了西线十一万唐军,保证了东线的大胜。

现在这盘中原大棋已到最后收官阶段,杨元庆也格外谨慎,他不能出任何意外。

就这时,帐外又有士兵禀报:“启禀总管,长渊县唐军再次向西北方向撤离,辎重只有千辆牛车。”

这个消息来得正是时候,杨元庆当即下令道:“命谢映登率五千骑兵火速赶往长渊县,务必夺取唐军大营……李世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和隋军决一死战,他率军进兵中原是来攻打洛阳,而不是和杨元庆决战,所以当听到杨元庆率领从盟津渡河的消息后,他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洛阳,退兵弘农郡。

攻打洛阳最早是李世民的建议,李渊最后下定决心,也是在他反复劝说的结果,如果李渊拿下洛阳是为了拔掉眼中之钉,打开唐朝东进大门,那么李世民要求攻打洛阳则是有着极深的政治目的。

他当然也想拿下洛阳,拿下洛阳能给他增加极大的政治筹码,但他也知道杨元庆一定会出兵干涉,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希望通过杨元庆出兵给朝廷施加压力,让父皇派兵来援助。

他心里很清楚,此时留在关中的军队,几乎都是太子派系,一旦父皇同意派兵,那肯定是派出太子派系的军队,他便可以趁这个机会吞并关东太子系的军队,彻底把军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李世民提出用倾国之兵来和杨元庆决战,也是出于这个考虑,他当然不会冒险和杨元庆决战,一旦他把所有军权掌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