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九十九章 保留节目(4 / 22)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1626 字 2个月前

要看天子的想法。

但清流党人现在就这么害怕廷推么?难不成被近些年的几次关键性廷推给伤到了?

又有人主动问:“那我们又该如何去做?”

周应秋答道:“我们先推举南京吏部尚书王弘诲!”

众人对这个名字很陌生,而且感觉很莫名其妙。

虽然从南京选拔尚书也是一种正常操作,但这个王弘诲也不是什么自己人,怎么突然就要推举这么一个人?

周应秋强调说:“关于此事,我与首辅等高层人物都打过招呼,暂时不便透露更多。

请诸君相信,这次最后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一定要让出征在外的林九元放心!”

而后又过一日,朝鲜国正使尹卓然为咸兴本宫被焚毁之事上表文,叩请皇帝做主。

同日,尹正使又哭于长安右门之外,让百官为之动容。

而后就仿佛拉开了新一轮斗争的序幕,有言官上疏弹劾林泰来不顾他人宗庙,并且在朝廷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礼法科普。

有人弹劾林泰来,就必然有人为林泰来辩护,声称兵凶战危险,出现兵火实属正常,不宜为此苛责。

与此同时,又有言官上疏言及吏部尚书王世贞多病,要求王天官辞职,朝廷更换吏部尚书。

这些场面不由得让很多朝廷官员感慨,也不知为何,近些年来每每到年底,朝廷就十分热闹,似乎年终大乱斗成了保留节目。

虽然没有去年同时更换三个阁老来得刺激,但围绕一个吏部尚书争斗也算是小有看头了,更何况这还是明年京察的前哨战。

对于这些奏疏,万历皇帝也拿不出什么具体看法,暂时留中不发继续观望。

其实只要不是大臣上疏闹国本或者批评皇帝,万历皇帝的态度往往还是比较温和的。

而后很多大臣将这种留中视为“鼓励”,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上疏。

在这轮上疏里,不只是谈论王天官自身问题,而且开始就下一任吏部尚书人选开始进谏了。

此时朝廷里又有一种声音很突出,那就是请求皇帝乾纲独断,破例迁左都御史孙丕扬为吏部天官。

不得不说,这个请求其实还是让万历皇帝非常心动的,成功引起发了皇帝的注意。

只要有可能,皇帝当然更愿意内旨钦点大臣人选,展现出君主绝对权威。

只是碍于政治环境里的各种限制,这种想法往往难以具体施行。

比如钦点之后经常会遭到外朝大臣的强烈反对,固然可以凭借君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