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应该会跟我们的《世界第一影评》形成竞争。在电视杂志方面,华视的《综合周刊》会是我们最强劲的对手。”
大家齐齐找出《综合周刊》,只见它的封面标志性小字印着:“华视周刊是全国唯一的uv双频道的电视周刊。”作价60元台币,约莫6元港币。在价格上,《电视时代》跟它差别不大。因为《电视时代》在台.湾每本卖57元台币。
张绍平又翻了几本台.湾的杂志,比如生活类杂志《家庭》,号称“内容最丰富,发行最广,印刷最美的家庭读物”,跟《号外》杂志形成竞争。每本卖72元台币的《新女性》,跟鼎盛旗下的《时尚》杂志一样,同为女性杂志,在本土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这时候,记录秘书带着3个大男人,又捧来了一大堆杂志,分发给众人。
《银色画报》、《银色世界》、《嘉禾电影》、《玉郎电视》、《香港电视》、《明报周刊》......全是香港叫得上名的杂志。张绍平数了数,好家伙,这次足足有16份杂志。
“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影视方面的发展,比台.湾还不如,充斥市面上的杂志,也多是报导我们香港影艺新闻的,想跟我们竞争还为之过早。。至于韩国、日本的杂志市场,我们的《时尚》杂志已经在当地形成横扫之势,而影视方面,由于外来的电影还是美国的居多,所以要研究对策的话,我觉得应该交给美国的本部来做最合适。”
张绍平点头道:“那先不说这两地的吧。”
纽约的公司总部也创建得差不多了,《时尚》、《时装》杂志已经先行一步移了过去,紧接着《号外》杂志也会到那边开刊,专做“雅皮士”的白领市场。倒是《电影时代》、《电视时代》、《世界第一影评》,这三份杂志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各位先看看手中的杂志吧,毕竟香港才是我们的根基所在,所以必须了解一下我们的竞争对手到底都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优势。”
罗惟明说了许久,说到口水都干了,喉咙似着火了一般,他赶紧趁着这个时间喝水润喉。
张绍平翻了一下,发现很有意思的一面,香港的电影机构现在起码数百家,电视台只有无线、亚视两家,在杂志方面却相反,电视杂志过多,而电影杂志却少得可怜。尤其是专业影评类的,以前的《电影双周刊》算半个,唯有现在改头换面成《世界第一影评》后才真正具有专业性。
《南国电影》、《嘉禾电影》分别是邵氏、嘉禾两家公司的企宣月刊杂志,前者喜欢以邵氏旗下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