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警署,警察允许“道友”在这里摆摊,自家收“片”(“派片”即行贿)。
本来这样的收入挺不错的,只可惜67年的时候,陈惠民被警方发现了帮会身份,于是退役。从此之后,陈会敏便开始做全职帮会份子,仗着好身手生生打成了14k的双花红棍,尖沙咀金巴利道叫做“陈惠民街”。整条街的夜总会、的士格、夜场都由他说了算,谁想在尖沙咀开夜场,也要他点头。
陈惠敏“打得”,街知巷闻,素有“脚有李晓龙,拳有陈惠民”之称。1970年和1971年,陈惠民两度代表香港参加东南亚拳赛,连夺两届东拳击赛冠军。当时,李小龙刚过身,电影界要找真功夫的人演打戏。因此,陈惠民被邵氏的导演看上,请去拍电影。
刚开始陈惠民对拍电影兴趣不大,他拍何藩的《血爱》时,片酬才3000港币,不过是他一个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后来廉政公署成立,14k受到严厉打击,看场子的收入大大减少,而拍电影的片酬愈发增多,于是他干脆当全职的演员,大赚特赚。
陈惠民现在虽然还跟江湖人物有往来,他却早就不做“山头”了,于是笑呵呵道:“张生说笑了,就凭你身边这几位兄弟,我老陈也不敢叫你拜山头啊!何况我现在仅是一个演员,就混口饭吃的。”
陈惠民打小和李晓龙认识,对截拳道的凌厉了解甚深,再加上他本人也是一身真功夫,曾砍人的时候,空手夺过白刃,见到陈飞虎的时候,每次都感到一阵毛骨悚然。他是能打之人,可陈飞虎几人绝对是杀星来的,杀的人多了,自有一股杀气,老实说,打架他会赢,真对上了,他却必死无疑。
张绍平笑了笑,道:“陈先生,你是个爽快人,我也不和你绕圈子了。直说吧,我想开一家国际姓的录像带租赁连锁公司,而我看中了陈先生在香港道上的人脉,所以想把香港的租赁业务跟你合作,大家一起来赚钱。”
陈惠民不解道:“录像带租赁有什么搞头的?现时有家庭录像机的人太少了吧,根本赚不到几个钱。”
“这你不用担心,我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你且看看这份企划书。”
张绍平说着从旁边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叠纸递给陈惠民。
为了打开录像带租赁市场,张绍平可谓是绞尽脑汁,跟袁天帆、胡幕芳等人设计出了比较成熟的方案。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各家电信运营商种种手段齐出,其中最常用的便是利用合约机,把硬件和服务捆绑打包,充话费,送手机或固定电话。而换到这个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