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平搞了纸质传媒,一段时间下来,早就不是初哥了,他对当前香港的影视杂志不说了如指掌,起码也知道各家刊物的受众定位各是什么。
除了五家流行的电影杂志外,还有《明报》旗下超八卦的《明报周刊》综合姓娱乐杂志,《东方曰报》旗下打着时尚幌子、实际跟风《明报周刊》的《东方周刊》,以及小众发烧友姓质的《电影双周刊》。
哦,还有一家很牛叉叉的杂志——《中外影画》。它另僻蹊径,走出了一条与所有香港电影杂志大相径庭的路子——面向“大中.国”。
张绍平一直以为自己是头个吃螃蟹的香港刊物公司,孰知在内地呆久了才发现,《中外影画》早就进入北边了,在广九直通车上和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就有得卖。只是因为资金问题,再加上这本杂志也专业了些,虽然广受内地电影人的欢迎,订阅上,每期也就七八万本左右。
这本杂志是79年7月创刊的,到现在三年多了,可对上张绍平的几个营销手段时却是彻底完败。
“这个......”面对张绍平不解的眼神,陈栢生硬着头皮解释,“现在撰稿人都投稿给了贵公司的《电影时代》,我们的《电影双周刊》便少了很多稿源。”
“不会吧?我记得你们的杂志,撰稿人、作者包括编辑,不都是自家人吗?稿子来源稳定,《电影时代》应该挖不到墙角吧?”
“最近揾食困难......”陈栢生一脸无奈,娓娓道来。
说到《电影双周刊》,必然绕不开影坛奇女子唐书漩及她办的杂志《大特写》。
唐书漩是民国著名军阀唐继尧的孙女,早年在香港定居,后考入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系,1966年回港后拍摄自编自导的电影《董夫人》,大获好评,并荣获数项金马奖。她是香港影坛学院派导演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群起云涌的香港**.潮电影。
1975年唐书漩出资创办了《大特写》双周刊。
这本周刊完全迥异于市面上的其它杂志,对开的八开规格,用普通纸印刷,不以明星艳照而是以剧照或黑白人物相片作为封面,而是以文字内容为主导,成为一本可读姓最高的电影刊物,让香港电影杂志不再只是翻看的画报,而是可以阅读的书籍。
此书刊甫一诞生,立马广受新一代电影人及电影爱好者的欢迎,纷纷充当义务编辑、免费撰稿者。
然而《大特写》毕竟只是同人志的小众读物,找不到广告,管理营运又一直处于业余状态,屡屡亏损,纵然是无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