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屏,并把它运用于电子计算器屏幕的数字显示。rca公司这个时候才如梦方醒,开始迅速跟进,但它早已不再是液晶技术的领头羊了。
后世的液晶显示器产业,是一个年产值规模超过400亿美元的大产业,而如此庞大的一个市场完全被日本和韩国公司瓜分。rca公司原本有中兴崛起的机会,但他们没能把握住,只能说时也命也!
现在rca公司旗下的液晶产品制造规模并不大,李轩更看重的是rca公司的研发实力。后世的tft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和晶圆厂有得一拼,都是动辄几十亿美金的超级投资。
但现在的液晶产业才刚刚开始兴起,第一块真正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上的tft彩色显示屏,还要等到十年之后才会问世。虽然rca公司现在的液晶技术,已经沦落为行业二流,但它还算有比较好的底子。
更重要的是,rca手中握有一些液晶技术的底层基础专利,这些完全可以用来和去其他公司持有的专利进行交叉授权,迅速拓实液晶技术研发的基础。然后李轩只要愿意源源不断的砸钱进去,未必就不能赶超日本企业。
“抱歉,我并不负责液晶业务,只能把你的意向转达给公司董事会!”查理森一脸严肃的说到。rca公司的液晶部门虽然规模不大,但也至少是一项价值几千万美金的并购项目。
李轩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液晶显示业务在rca公司只能算是一个边缘产业,对他们来说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弃的鸡肋。只要李轩的出价合适,应该并不会遭遇太大的阻力。
现在液晶技术的价值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进入这个产业的门槛并不算高。而等到三十年后,一条第8.5代的tft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要45亿美元,没有雄厚的资本根本没资格参与游戏。
即使你资金充足,那些产业先行者们从开始研发到结出硕果,花费了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他们对技术的掌握程度远不是新入行的企业所能比拟的。你可以用钱买到技术,但能否做到和他们一样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却是一个未知数。
前世国内有两家巨亏企业,晶圆产业是中芯国际,液晶产业是京东方,两者都是靠国家源源不断的巨资输血,才勉强维持生存。从技术设备层面看,这两家企业追赶的步伐其实很快,但在国外巨头的挤压下,没有自主核心竞争力的他们都是连年亏损。
李轩有足够的耐心承受前期较长时间的投入,等到液晶产业成熟时,一跃成为真正掌控话语权的巨头,把之前投进去的钱都连本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