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1章 粮站质检员也能受委屈(1 / 3)

陈卫国进了粮站铺子,把昨天在炉子上坐了一夜的水壶提起来,倒进暖水瓶里。

然后拎着暖水瓶,到了方老头办公室,给他杯子里换上新茶水。

方老头的办公室在粮站铺子后面,仓库旁边,是三间并排在一起的土木结构的单间。

一间开票质检用,一间粮站职工休息用,最后一间就是站长办公室。

办公室设施简单,一套棕褐色桌椅,一架木书柜,一个铁皮炉子,都或多或少的破损了,带着浓厚的年代感。

方老头办公桌上盖着一层玻璃,玻璃下放着许多张老照片,日久天长已经粘在玻璃上,颜色都糊成一坨,看不清楚。

给方老头倒完水,陈卫国又去了仓库转了一圈。

仓库面积比起后世那种新型储存仓来倒也不算大,是三栋能存储一百万斤粮食的大库打通而成。

他们仓库院子很大。

平日里到了交公粮的季节,农民们就以最快的速度把最优质的粮油第一时间交给粮站。

这时候的农民都认为交粮纳稅是天经地义的事。

每年粮食收购时期,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小家庭,想到的是争交“爱国粮”,踊跃交税纳粮。

搁在往常年份,这个月份他们粮站是不会缺粮的。

交上来的粮几个仓库都堆不下,都没有粮站职工站脚的地方。

可今年不同往日了,饥荒闹的,交粮的人越来越少,加上冬天路难行,很多农民进城也不方便,就只能让粮站的职工下乡去收。

“卫国,昨天忙不忙啊?”

仓库里几个正在清点货的职工,向陈卫国打着招呼。

他们正是昨天去下乡收粮,没在的那些同事。

“好在不是什么放粮日,倒也没几个人,”陈卫国笑笑,“你们收粮收的咋样了啊?”

“哎!甭提了!”跟陈卫国回话的是个中年妇女,叫郑文秋:“昨天我们腿都要跑断了,统共收上来不到五百斤,还都是些质量不达标的,收吧,质量太差,不收吧,这任务就更完不成了啊!”

“这次市里下的任务是收五千斤,这年前咋可能收得到嘛!”搭话的中年男人愁眉苦脸道。

他叫李卫东,是粮站的质检员。

质检员可是个好职位,农民交上来的粮合不合格,能分什么品类,全靠着质检员的一张嘴。

收粮的季节,质检员只需要拿着自己验粮的尖锥子往那一站,农民们就凑上来跟他说着好话,给他递烟。

他身边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