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二十章 军火贸易(3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247 字 2021-06-11

这就意味着,算上中国空军的订单,J-80在开始量产后就拥有了上千架的订单。

也就是说,J-80的产量超过了盈亏平衡点,开始产生规模效应了。

在均摊研制费用的情况下,产量越大,就以为着单价越低。此外,提高产量也能够降低规模生产的成本,比如把分散了生产线的建设成本,以及通过扩大批量采购降低了各零备件的采购成本等等。

到一九八五年,J-80基本型的对外销售价格降低到了五千八百万华元。

因为J-80的战斗力比J-66提高了十多倍,而且在一九八四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sè列空军用J-80完败了埃及与叙利亚空军,用实战证明了J-80的强大战斗力,所以其五千八百万华元的售价并不显得离谱。

结果就是,J-80迅速成为了“通用战斗机”。

也正是如此,J-80的最终产量才突破了三千架。

要知道,J-80是大战之后,世界上唯一的产量超过三千架的重型战斗机。虽然J-66的总产量超过了五千架,但是按照战后的标准,J-66只算得上是中型战斗机,比起飞重量在三十吨左右的重型战斗机差了一大截。

J-80的大规模生产,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空军的装备成本。

最终,中国空军J-80机群的规模不是六百架,而是上千架,而且J-80也不仅仅是重型制空战斗机,还是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即由J-80D发展而来的J-80G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这种最多能够挂载十一吨炸弹的重型战斗机依然是中国空军的主力。

与J-80一样,中**队依靠大规模军火出口,还获得了其他新式装备。

更重要的是,中**队大规模换装是在装备采购费用不算宽裕的八零年代进行的,而军火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如此,在九零年代到来的时候,中**队率先完成了主要装备的更换工作,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出sè的战斗机、坦克与战舰,获得了远超过对手的战斗力。

这一点,在九零年代初期显得至关重要。

事实上,中国在八零年代、特别是一九八二年之后的军费开支并不少,甚至达到了冷战时期的巅峰。

这就是,中国在一九八二年正式启动了“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工程。

到一九八八年,中国的军费开支占到了zhōng yāngzhèng fǔ总开支的百分之十七,国家税收总额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