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体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区别只是在何时加入。
如果没有巴尔干战争,意大利很有可能会把入盟时间推迟十多年,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将因此丧失追上中国的最佳时机。相反,如果能够顺利解决巴尔干问题,那么意大利就很有可能立即加入欧洲共同体。
显然,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距。
即便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能够在八零年代结束之前,把整个欧洲联合起来,那么在九零年代到来的时候,就肯定会被中国甩下,而且可能永远也无法获得第二次赶超中国的机会。
要知道,中国在七零年代与八零年代打下的基础,都将在九零年代开花结果。
事实也确实如此。到了九零年代,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巨大投资开始产生成效,在科技领域取得了绝对优势,并且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强大生产力,甩开了所有的竞争对手。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而言,在八零年代建立一个包括了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共同体是继续与中国对抗的必要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德意志第二帝国就肯定会输掉冷战。
别忘了,顾祝同已经提出了“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概念,而这必然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的系统工程。
没有足够的实力,德意志第二帝国就肯定会在这轮竞赛中败下阵来。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而言,此时已无更好的选择,必须在巴尔干地区赌上一把,争取把意大利拉拢过来。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严重低估了解决巴尔干问题的难度。
要知道,巴尔干不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还是一个宗教关系极为复杂的地区,更是一个地理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区。
更重要的是,巴尔干地区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
说白了,巴尔干地区就是欧洲的火药桶。
毁灭了三个帝国、终结了不列颠帝国时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此引发,而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瓦解之后,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给该地区带来长久的和平,也没有哪个政治家能够解决该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德意志第二帝国选择在此时出兵南斯拉夫,显然是打错了如意算盘。
别忘了,意大利在中德冷战中只是一个配角,就算意大利不在巴尔干问题上发言,中国也不会坐视德意志第二帝国控制该地区。
显然,这也正是中**方把狙击手部队派往马耳他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