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建立起来的国家感到不满,也都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现状,获得更多的利益。
在八零年代之前。这个问题还不算突出。
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需要意大利的支持,而且意大利在由德意志第二帝国主导的西方联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就是说,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的联合控制之下,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尚能和平相处。
到了八零年代。南斯拉夫的局势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首先就是,意大利在遭受了经济危机之后,在西方联盟里的地位迅速降低,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影响大幅度缩小。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国则经受住了经济危机的考验,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对意大利提供的支持不再那么急迫。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一个完全听其指挥的欧洲。
说白了,关键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野心。
虽然到八零年代初,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缩小了与中国的差距,特别是在重工业与军事工业领域,几乎与中国持平,但是在整体实力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中国依然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这种局面不会维持多久。
原因很简单,只要经济危机结束,中国就能迅速复苏,也将再次扩大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领先优势。
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想维持这种相对有利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整个欧洲。
显然,这里面关键就是意大利。
要知道,意大利是三个核大国之一,而且是三个主要战胜国之一,更是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只有控制住意大利,德意志第二帝国才能控制整个欧洲。
为此,就需要采取行动,让意大利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真正的盟友,并且加入由德意志第二帝国发起的欧洲统一大业。
显然,巴尔干地区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选择的着手点。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控制巴尔干地区,就能够让意大利相信其统一欧洲的决心,而意大利当局就必须做出选择,即要么加入欧洲联盟,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主导下的欧洲共同体的成员,要么就被排除在欧洲共同体之外,成为一个欧洲大家庭门外的欧洲国家。
不可否认,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此举是有道理的。
这就是,意大利没有单独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对抗的实力,而且也很难在欧洲获得志同道合的朋友。
也就是说,意大利投靠德意志第二帝国,加入欧洲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