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二十五章 前进方向(3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22 字 2021-06-11

根据对大战期间潜艇作战的统计结果,交战双方被击沉的潜艇中,有八成是在海面航渡的时候被击沉,或者是在航渡状态下被发现的。也就是说,导致潜艇损失的主要原因就是必须浮上海面为蓄电池充电。

显然,这很好理解。

做为一种进攻xìng的伏击武器,潜艇的武备根本算不上强大,其主要武器是鱼雷,而鱼雷的shè程与威力显然都不够理想,因此潜艇根本无法与任何一种反潜力量进行正面对抗,潜艇最理想的武器就是其极佳的隐蔽xìng。

从某种意义上讲,隐蔽xìng正是潜艇的主要价值基础。

显然,浮在海面上的潜艇根本不具备隐蔽xìng,也就很容易被击沉了。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为潜艇提供一种不需要空气的动力系统,让潜艇获得无限的潜航能力。

显然,核动力装置是最为理想、也是唯一合适的动力系统。

甚至可以说,核潜艇才是真正的潜艇,因为只有核潜艇能够在绝大部分时候、甚至是出航之后始终处于潜航状态,而常规动力潜艇,有大部分时间是浮在海面上的,与水面战舰没有太大的分别。

当然,中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舰艇就是潜艇,而不是大型航母。

让中国海军把重点转到核潜艇上的主要原因,就是核武器。

要知道,在顾祝同第一次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的时候,海军受到了来自空军、或者说是战略能力上的严峻挑战。在核武器诞生之前,海军是最重要的战略军种,因为只有海军能够实现全球到达与全球打击。虽然空军拥有重型轰炸机,但是这些轰炸机需要基地,才能够执行全球打击任务。海军则不然,即便没有海外基地,也能够通过舰队打击任何一个国家,而且能够让陆战队发起地面攻击。

可惜的是,核武器出现之后,海军的战略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

说白了,如果没有核武器,那么海军的打击能力将远不如空军,而国家领导人在决定对某个敌对国进行战略打击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肯定是空军的重型轰炸机,而不是海军的舰队。

如此一来,海军就需要能够与空军匹敌的战略打击能力,即投掷核武器的能力。

最初时候,顾祝同把希望寄托在了海军航空兵,特别是舰载航空兵身上。

这也可以理解,顾祝同就是从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发迹的,而他最值得称道的能力就是指挥舰队作战。

问题是,在大战结束后的时期,这是一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