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了夏威夷群岛轰炸机从此出发也需要四千公里左右的作战半径才能轰炸美国本土。
更重要的是空军非常早的提出了研制要求。
也正是如此中国的飞机制造厂才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善设计以及解决在当时看来是非常严重的技术问题。
要知道这种轰炸机需要应用到很多新技术。
比如其巨大的作战半径与载弹量就需要巨大的机体也就需要解决机体机构强度的问题因此必须采用全铝合金框架结构还得在设计下功夫不然就无法解决超重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又比如要达到一万一千米的飞行高度就必须采用全增压密闭机舱而且得解决机舱供氧的问题。
此外最高为每小时六百公里的飞行速度以及一万一千米的飞行高度就必须采用双增压发动机而且受载弹量与航程影响在采用四发结构的情况下单台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必须超过四千千瓦。即便采用六发结构也需要超过三千千瓦。
可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生产的功率最大的发动机也不过两千四百千瓦而且这已经是极限了。
研制新的发动机显然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可以说如果空军没有在一九四三年初提出要求而是延迟了一年、乃至半年这种新式轰炸机都不可能在一九四五年底研制成功更不可能在一九四六年量产并且在一九四六年中期就大批量装备部队。
所幸的是承担研制工作的西飞及时的完成了设计也完成了生产准备工作。
到一九四六年三月底这种被命名为“超级空中霸王”的战略轰炸机的产量就达到了三百架而且以每月一百多架的速度增加。
也就是说到一九四六年六月底其数量已经超过了六百架。
当时这六百架轰炸机中有五百多架部署在夏威夷群岛而且主要就部署在瓦胡岛与毛伊岛。
显然这些轰炸机不是到前线来做实战测试的。
从一九四六年四月初开始中国空军的“超级空中霸王”机群就成群出动拉开了轰炸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
最初几个月轰炸行动进行得并不顺利。
主要就是没有合适的护航战斗机。
要知道超过三千五百公里的作战半径让任何一种战斗机都无能为力也就不可能为轰炸机提供护航保护。
当然“超级空中霸王”的速度、升限与强大的自卫火力就是其最好的护航力量。
直到一九四六年八月也就是顾祝同把战斗舰队从巴拿马方向抽调出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