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以及后部舰桥内近三十名官兵伤亡,还炸飞了两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shè炮。所幸的是,当时高shè炮手并没有参与战斗,全都编在了损管队伍里面。
在战舰上,并没有专业的损管人员,多只有几名主要负责损管的军官。战斗中,战舰上轮到休息的官兵、以及没有执行战斗任务的官兵都将编入损管队伍,专门负责消防等损管任务。
中弹之后,“直隶”号没有减速,没有退出战斗队列。
只是,“直隶”号的坚持,为其引来了加凶猛的炮火。
三分钟后,“直隶”号第二次中弹。
这次,弹着点在在舰桥前方的二号主炮炮塔顶部。虽然这枚穿甲弹同样没有贯穿主炮炮塔的顶部装甲,但是在爆炸之后产生了成千上万的破片,其中不少就直接shè向了舰桥,导致舰桥内的十多名官兵负伤。这其中包括“直隶”号的舰长龙鸿志上校、以及航海长何靖宁少校。
连中两弹之后,“直隶”号暂时失去了二分之一的主炮。
虽然在四点半左右,三号主炮炮塔的抢修工作结束,两门主炮再次投入战斗,但是炮塔的转动角度受到了限制。所幸的是,“直隶”号的航速略高于对面的“北卡罗来纳”号,因此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只是,二号主炮炮塔直到四点四十五分修复,而且炮塔内的官兵全部阵亡,换上的炮手是一号炮塔的备用炮班,且兵占了一半以上,因此二号炮塔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并没有突出表现,甚至拖累了其他主炮。主要就是,枪炮长得在所有主炮都做好了准备之后会下达开火命令,而二号炮塔的准备工作进行得慢,所以导致全舰的开火速度降低。
当然,这两次命中,并没有对“直隶”号构成致命威胁。
真正的重创,发生在四点二十四分,两枚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几乎同时击中了“直隶”号。虽然美军把这两个战果分别计算在了两艘战舰上,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一艘战舰打出的炮弹。原因很简单,这两枚炮弹击中“直隶”号的间隔时间几乎为零,而两艘美舰不可能同时开火。
这两枚穿甲弹,分别打在了“直隶”号的舰首与舰体中部。
前者造成的损伤看上去很严重,几乎把舰首的水上部分都炸飞了,但是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很严重,而且对舰首水线以下部位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也就没有导致舰首附近的舱室进水。
后者,造成的损伤就要严重得多了。
这枚穿甲弹在击穿了露天甲板、附加的强化甲板与第三层防破片甲板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