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此外还有数千具残缺不全、难以辨认的尸体。根据中**队的统计,美澳联军在三月十一rì的反击行动中伤亡总数超过了四万人。
当然,中国陆战队也付出了阵亡三千四百人、伤残近七千人的惨重代价。
所幸的是,美澳联军已经在这场反击中耗光了预备队。
别忘了,悉尼并不是美澳联军重点设防的地方,当时驻扎在悉尼附近的美澳军队的总兵力在十万左右。
只是。这场反击也让中**队心有余悸。
受此影响,陆战队在十三rì发动几次试探xìng的小规模进攻,十四rì则按兵不动,主要是还有两个陆战师的部队没有全部上岸,而第五陆战师在十一rì夜间的战斗中遭受了非常大的伤亡,减员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直到十五rì清晨,在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全部到达后,陆战队才再次发起进攻。
首要目标,自然是悉尼港。
为了配合陆战队作战,第52舰队在十二rì就封锁了悉尼港。在十四rì凌晨更是派了一支编队前往悉尼港外,对守卫悉尼港的美澳军队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压制xìng炮击,使得美澳联军无法调整防御部署。
只是,进攻悉尼港的战斗也不是很顺利。
原因无二,依然是支援力量跟不上。即便第五舰队已经拼出了全力。也无法保证随时为进攻部队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
这段长度不到二十公里的路途,两个陆战师花了两天才走完。每天仅推进十公里。
显然,这个推进速度不但算不上快,还可以说是慢得出奇。
要知道,在大陆战场上,中国陆军即便在没有装甲兵的情况下,步兵部队的rì推进距离都在二十公里左右。在德俄战场上,德军凭借强大的装甲力量,在进军莫斯科的时候创造过一天推进五十无弹窗无广告//公里的纪录。
当然,这也不能怪陆战队作战不力。
事实上,当时的陆战队与战后的陆战队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在装备体系上,中国海军陆战队与陆军非常相似,或者说是为了减少在研制装备上的开支,中国海军陆战队一直依靠陆军,除了两栖车辆是单独研制的之外,其他的主战装备均来自陆军。别的不说,连陆战队的制式步枪也与陆军通用。但是在具体的编制上,陆战队与陆军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陆战队没有单独的装甲部队,其装甲力量大多分散编制在步兵营里面。
这种编制方式,也正是陆战队为了适应战场环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