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斯普鲁恩斯不需要为燃油发愁,第31舰队还有足够多的燃油,因此可以全速追击〖中〗国舰队。
当时,斯普鲁恩斯根本没有考虑过夜战。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舰队里没有主力舰,那五艘快速战列舰一直在新不列颠岛附近支援攻打腊包尔的陆战队,掩护航母的也是巡洋舰,因此在他看来,〖中〗国舰队的夜间作战能力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再说了,在以往的战斗中,〖中〗国海军很少让巡洋舰执行对海作战任务。
仅有一次破例,即在第二次硫黄岛海战中,〖中〗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参加了夜间炮战。只是,在那场战斗中,领队的是快速战列舰,巡洋舰只是配角,而且没有快速战列舰,〖中〗国海军也不会拿巡洋舰去对付〖日〗本海军的战列舰,甚至不会在夜间与〖日〗本舰队进行炮战。
当时,需要斯普鲁恩斯考虑的,是来自海面下的威胁,即那些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的〖中〗国潜艇。
只是,斯普鲁恩斯觉得没有必要为此担心。
〖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一直师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即潜艇的首要任务是破坏敌对国的海上交通线,袭击敌对国的运输船只。受此影响,在这场大战中,〖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很少参与舰队作战。虽然出现过成功伏击敌舰,甚至是击沉敌人航母的事情,但是潜艇很少出现在海战战场上,即便参与海战,也主要执行侦察任务,即前往侦察机到不了的海域,搜寻与跟踪敌舰。
有趣的是,最初的时候,美国海军对潜艇的认识也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一样。
在一九三三年之前,也就是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的时候,美国海军就把潜艇当成了主要的破交作战武器,主要使命就是封锁〖日
直到一九三三年之后,随着美国海军把〖中〗国当成头号假想敌,其潜艇战术才发生了变化。原因非常简单,〖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国家,本土就拥有支持一场全面战争的所有战略资源,即便没有海运也能打下去,因此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几乎没有意义。受此影响,美军的潜艇部队开始萎缩,到大战爆发时,总共只有不到四十艘潜艇,而且只有一半是能够在远洋活动的大型潜艇。最主要的是,美军使用潜艇的战术也出现了变化,潜艇的首要任务不再是破交作战,而是协助舰队作战。只是,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的美军潜艇极为有限。
问题是,用潜艇是鼻击舰队,不但难度大,而且战损也非常大。
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