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五十一章 箭已离弦(3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16 字 2021-06-11

仅在一线部队服役到一九四二年四月,总共只有九个月。只是,“塘鹅”在整个大战期间的产量高达一千四百架。也就是说,大部分“塘鹅”不是在航母上服役,而是做为岸基飞机使用。有趣的是,“塘鹅”最主要的战场不在海洋上,准确的说不是参加舰队作战,而是作为战术支援飞机使用。主要就是,“塘鹅”的弹舱足够大,而且载弹量惊人,还能在翼下挂架上携带数枚小型炸弹,在执行水平轰炸任务的时候,不比当时的双发中型轰炸机差,因此被广泛的用于对地轰炸行动。

与“翠鸟”相比,“塘鹅”最大的特点就是抗打击能力强,载弹能力强。

可惜的是,当时中国海军还没有获得五百五十毫米航空鱼雷,因此“塘鹅”依然只能使用四百五十毫米航空鱼雷。

这样一来,“塘鹅”的起飞重量能够减轻近两百公斤。

事实上,这也让“塘鹅”从“秦始皇”级航母上起飞变得极为困难。要到“唐太宗”级航母服役,像“塘鹅”这么笨重的舰载机才能以标准起飞重量升空,没有弹射器,都得减轻起飞重量。

九点不到,最后一批“塘鹅”离开了航母。

在吸取了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之后,中国海军修改了攻击战术,即放弃了之前被广泛采用的小机群攻击战术。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一艘航母派出的全部战机、至少是轰炸机与攻击机必须在飞行途中会合,然后一同发起攻击。只有这样,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才能最有效的配合。如果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分别进入,那么敌舰队就有足够的时间组织防空拦截。

只是,在一九四一年,这套战术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

主要就是,首先升空的是速度较快的俯冲轰炸机,而速度较慢的鱼雷攻击机被安排在最后起飞。如此一来,要么是俯冲轰炸机在升空后降低飞行速度,等待鱼雷攻击机,要么就是鱼雷攻击机以更高的速度飞行,追上俯冲轰炸机。不管采用哪种办法,都会缩短攻击机群的作战半径。

也就是说,只有当作战半径较低的时候,才能采用大机群攻击战术。

所幸的是,这次的攻击距离在三百公里左右,仅相当于俯冲轰炸机与鱼雷攻击机最大作战半径的百分之五十。

显然,两种战机都有足够的燃油在组成大编队之后去攻击美军舰队。

为了赶时间,这次采用的是后一种办法,即先起飞的俯冲轰炸机以巡航速度飞行,而后起飞的鱼雷攻击机以全速飞行。

等到攻击机群离开舰队上空,李向龙并没感到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