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三十二章 时机(3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26 字 2021-06-11

水平防护。

从某种意义上讲,“唐太宗”级增大排水量,主要就用于加强水平防护,比如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而且厚度为七十毫米,机库甲板装甲的厚度也为七十毫米,水平装甲总厚度为一百五十毫米。在建造的过程中,因为采用了更加紧凑的动力系统,出现了大约五百吨的吨位抚育,所以还在机库甲板下方,增设了一层厚度为三十毫米的装甲板,把水平装甲总厚度提高到了一百七十毫米。

这是个什么概念?

所有在大战前建造的快速战列舰,水平装甲厚度大多在一百五十毫米左右,即便在大战期间建造的一些快速战列舰,水平装甲厚度也没有达到一百七十毫米。比如美国建造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最厚处只有一百四十毫米,而“南达科他”级为一百五十六毫米,“依阿华”级则为一百五十二毫米。

一百七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在当时肯定是绝无仅有。

当然,这还不是“唐太宗”级的全部。

在设计阶段,“唐太宗”级并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防御,毕竟舰队航母主要在远离敌主力舰的海域活动,根本不会与敌舰打照面,甚至不大可能与敌中小型战舰相遇,因此主力舰的防护根本没有用。

只是,在建造过程中,一个新的威胁出现了。

这就是鱼雷。

日本海军损失的六艘航母中,有两艘是被鱼雷直接击沉的,还有两艘是在被鱼雷击伤后由炸弹击沉的。

显然,鱼雷的威胁不可小觑。

结果就是,在建造过程中,“唐太宗”级增加了一道防鱼雷隔舱,导致排水量增加了两千多吨。

排水量增大,使“唐太宗”级的最高航速由设计的三十三节降低到了三十一点五节。

关键是,损失这点速度非常值得。

在随后的战争中,六艘“唐太宗”级损失了四艘,其中没有一艘被鱼雷直接击沉,而且多次被鱼雷击伤之后返回了军港。

可以说,“唐太宗”级是一种非常重视防护、或者说是生存能力的舰队航母。

对中国海军来说,“唐太宗”级也是不可多得的舰队航母。

虽然“唐太宗”级不是最先服役的,也没有参加大战期间的所有海战,但是从一九四二年下半年开始,“唐太宗”级就是中国海军中最为活跃、战斗力最强大的舰队航母,可以说是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太宗”级的优势一直保持到一九四四年,即美国海军的“埃塞克斯”级航母服役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