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就有人认为,德皇在六月份放宽了对潜艇战的限制是一个战略错误。
理由就是,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进行无限制潜艇战,那么美国就没有理由参战,而最迟到一九四二年中期,战略轰炸就能彻底打垮英国,而美国却无法以直接参战的方式为英国提供援助。
当然,这些观点都是马后炮。
至少在德皇下令进行无限制潜艇战的时候,德军并不知道能在十月份获得第一批重型轰炸机,因为东线的德军并没有把握在十月份攻占高加索地区。此外,德军对是否能够通过战略轰炸打垮英国也没有把握。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早在一九四零年底,德军就制订了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计划,而且准备在战胜红俄之后就攻打英国,到时候帝国海军将率先夺取北海的制海权,然后由空军封锁英吉利海峡,登陆部队从法国与比利时的港口出发,在英国南部地区登陆。可见,德军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无限制潜艇战与战略轰炸上,依然认为只有登陆才能打垮英国。
显然,罗斯福不会错过如此好的机会。
在做完演讲之后,美国国会两院立即就是否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进行投票表决。
参议院的问题不大,毕竟绝大部分参议员都是利益集团代言人,而参战才能给利益集团带来好处。
关键在众议院。
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众议院是两年换届,即每位众议员只有两年任期,且众议员由各州的人口数量决定。这决定了众议员不可能成为利益集团代言人,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为平民说话。
也就是说,众议院代表了民众的利益。
问题是,在舆论宣传的推动下,众议员并不可能每个都能认清局势,更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替民众说话。
要知道,事实就摆在面前,美国战舰被德军潜艇击沉是不容质疑的。
众议院的投票从下午两点开始,持续到六点。虽然这个时代的通信技术还不够发达,但是全世界都在盯着美国国会大厦。
美国是否参战,就由众议院的四百多名议员决定了。
在法律上,众议院的表决结果高于参议院。也就是说,只要众议院否决了参战决定,美国就不会参战。
美国众议院议长公布投票结果的时候,罗斯福也有点紧张。
为了让美国参战,罗斯福用尽心思,他的威信也因此受到挑战。在向日本出租苏比克湾海军基地、推动“战士租借法”的时候,民众就开始质疑这个宣称要把美国带出经济危机的总统是否称职。